孙艺灵
长期以来,宗教始终影响着人类的生产生活诸方面,宗教与德化陶瓷同样密切相关。
位于福建省南部的德化县,于五代后唐长兴四年(公元933年)正式置县,辖于泉州,一个人文荟萃且历史悠久的千年古县,漫长的岁月给德化留下了积淀丰富的文化遗产和宗教古迹,城乡各地遍布佛教、道教及其他民间宗教的寺庙宫观,历代以来香火不衰,伴随着宗教而兴起的德化石、木雕刻。泥塑、瓷塑与绘画艺术,同样具有渊源流长的历史传统。因而,深受传统文化熏陶的德化民间艺人,大多以陶瓷技艺作为谋生的手段,世代相传,不断涌现出许多陶瓷名家和佳作,一代宗师何朝宗就是其中杰出的代表人物。
早年的何朝宗就跟随父辈为宫庙制作各种神仙佛像,他为德化宫庙泥塑的碧象岩的观音、下尾宫的大使、程田寺的善才、东岳庙的小鬼等,形态逼真,惟妙惟肖,栩栩如生。何朝宗的艺术成就突出地表现在瓷塑上,他所塑造的人物形象,着意追求纯朴典雅,力求造型新颖,注重在神态个性上下功夫,不入俗套。他雕塑的渡海观音(现珍藏于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通体呈象牙白色,朴素典雅、形象逼真。那鬃纹错落有致,风雨披后,一串珠饰略露胸间,双手藏于袖内作左拱势,衣袂临风飘举,足踏水波似渡海归来。那疏密得宜的对比和略带夸张的比例,使观音的面部神态十分突出,而那富有节奏感的衣褶线条的处理,简明概括,深秀流利,其生动神妙的气韵,不能不使人叹为观止。曾经有人写下这样的诗句:“除非观音离南海,何来大士现真身。”藉此来评价何氏的观音塑像。后来,人们把何朝宗塑造的观音称为“何来观音”,久而久之。“何来”也就成了何朝宗的雅号。
对传统艺术的继承,何朝宗既师古而不泥古,他善于揉合石刻、泥塑的不同技法于一体,运用技巧和陶瓷材料的特点巧妙结合,形成自己独特的瓷塑艺术风格。据说,他的每件瓷雕作品创作出来之后,先摆放在窗口,让路人品评,稍不称意,就推倒重塑。他创作严谨认真,如果是得意之作,不是随意推出了事,而是还要在背部加盖印章。所以,他流传于世间的瓷雕作品都是极少雷同的上乘之品。何朝宗的瓷雕作品深受国内外人士的高度赞赏,是与他造诣精湛的雕塑艺术分不开的。故外国人士誉称为“东方艺术”、“世上独一无二的珍品”。英国古陶瓷研究专家约翰·盖尔赞赏说:“何朝宗的瓷雕艺术作品可与达·芬奇的世界名画《蒙娜·丽莎》相媲美。”
德化瓷雕名家除明代的何朝宗外,见于史著的还有:明代的张寿山、林朝景、陈伟;清代的何朝春、邓想、许容;清末民初的游长子、苏如善、苏学金及许友义、许友观、许友甄三兄弟等。他们所创作的作品亦大多是宗教类题材。由此可见,德化的陶瓷艺人从根植于民间艺术的土壤中吸取了创作营养,从宗教中获得了创作的题材。此外,与石雕、泥塑相比,德化窑宗教类雕塑具有体积小且携带方便的特点,尤其适宜于寺庙、家庭里摆设祭祀。因而从这一方面而言,德化窑宗教类雕塑品又为宗教活动的传播与普及创造了条件。
德化陶瓷雕塑造像中,以佛教人物居多,诸如观音、如来、达摩、文殊、普贤、罗汉、弥勒之类,或坐或立,形态迥异。单是观音一类,就有诸多变化,有送子观音、抱膝观音、多臂观音、千手观音、立云观间、渡海观音、立像执经观音、趺坐观音、袖手披裙跌坐观音、善才龙女观音、童子拜观音及彩观音等等。就同一题材的观音而言,由于作者的立意处理和创作手法的不同,往往造成多种变化,姿态神情各异,衣纹装饰别致,规格大小不一,而产生出千姿百态,各臻其美的艺术效果。
除佛像以外,德化陶瓷雕塑还有道教及民间信仰诸神,如八仙、西王母、三宝正像、福德正神、文昌帝君、玄天上帝、真武帝君、天妃、炎帝、寿星、钟离汉、伏虎祖师等等,不无维妙维肖,栩栩如生。
德化窑除陶瓷雕塑外,其青花 瓷器亦与宗教活动有所联系。考古调查表明,德化窑青花瓷至迟在明代中叶就已出现,到了清代已经成熟并趋于精美。德化青花瓷按装饰内容划分,有山水、人物、动物、植物和宗教杂宝、吉祥文字数类。德化青花瓷涉及宗教类的绘画装饰有:神话传说、游仙图、福禄寿三星图及珍禽瑞兽龙、凤、麒麟、狮、鹤等图案。此外,佛教的八宝:轮、螺、伞、盖、花、罐、鱼、肠;道教的八卦纹;佛教的梵文以及博古杂宝等,都是德化青花装饰经常见到的图案花纹。综观德化青花的装饰艺术,其图案渊源,追仿景德镇瓷画的流风,同时吸收民间匠画、版画的技法,以时代风尚和市场(亦包括宗教活动)需求作为选材的宗旨,既有刻意精工的绘制,也有驾轻就熟的描写,在瓷坛中占领一席之地,广大的民间艺人为此付出艰辛的劳动。
历代以来,德化窑还烧制出一大批富有地方特色的宗教陶瓷祭器。特别是“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朱元璋诏令‘凡祭器皆用瓷’德化白瓷中,仿青铜造型的簋、斝、爵、觚、香炉等陈设供器也被当作贡品,在宗庙社坛,敕封寺观以及陵墓中出现。明神宗定陵随葬品中的白瓷花觚,泉州天后宫祭器有‘白凌爵三’,政和县风水宝塔塔墓窑藏出土的白瓷观音等镇塔文物,皆属于德化窑作品。”(引自《福建陶瓷》,福建人民出版社1993年)。此外,德化本地一些历代墓葬中出土的棺垫、骨灰罐、灯盏、烛台、香炉、陶俑、瓷俑、狮子油灯、小花瓶、墓志铭等等,亦都是为适应宗教活动而制作的,至于德化窑的日常生活杂器亦常作为随葬品。
值得一提的是,德化窑陶瓷不但为国内宗教活动所使用,而且还远销海外。例如,德化窑生产的军持,主要就是供应东南亚国家宗教信徒使用的,军持(或称军持壶、净瓶)在德化的碗坪仑、屈斗宫、后坑垅、后垅仔等宋元时代的窑址中均有发现。军持原是印度游方和尚使用的一种水器,名称也来源于印度古代梵语的音译。宋元时代,军持在东南亚地区盛行,佛教和伊斯兰教的信徒为使用它来净手或贮装“圣水”。从考古调查资料和德化窑出土的军持标本看,证实德化窑生产的军持曾远销到印度尼西亚、东爪哇和菲律宾等地,为东南亚国家的宗教信徒所使用。
(《德化陶瓷研究论文集》)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