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25年挂钩帮扶民族乡村 走出团结进步、共同奋斗的振兴路
来源:央视新闻 时间:2023-11-07 18:04

  走进福建省宁德市坂中乡,富春溪畔岸芷汀兰、游人如织,畲家米酒醇香扑鼻,乌米饭散发乌稔树的草本清新,林下种植的畲药三叶青郁郁葱葱……俯瞰之下,城市新区、休闲园区、农业园区尽收眼底,畲乡一派盛景。

  坂中乡是全国畲族人口比例最高的乡,畲族人口约占总人口的37.3%。数十年前,这里还处于无自来水、无电、无公路、无电话的状态,大部分自然村分布在偏僻山区或高丘陵地带,农业种植业结构单一,仅有两家小规模企业,年产值不过几十万元,是闽东乃至全省有名的贫困乡。

  从昔日的山穷水困到今天的富美畲乡,坂中乡的蜕变,折射的是福建帮扶民族乡村工作的不凡历程。福建是全国畲族人口最多的省份,56个少数民族齐全,有19个民族乡,571个民族村,全省少数民族常住人口逾112.14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2.7%。如何让民族乡村群众过上好日子?福建不断求索答案。

  几十年间,福建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完善挂钩帮扶机制、助力培育特色产业、提升公共服务和改善人居环境、带动民族乡村走出一条区域繁荣发展,民族团结进步的富美振兴之路。

  早在1998年,福建就开展省直单位和经济发达县(市、区)挂钩帮扶民族乡工作,此后的25年,福建不断完善帮扶机制,如今挂钩帮扶民族乡工作已从19个民族乡延伸到民族乡之外的432个民族村,实现挂钩帮扶工作全覆盖。

  “省科技厅、福州市马尾区政府挂钩帮扶坂中乡,25年来坚持每年资金、技术、人才支持,累计投入资金近3000万元,为坂中振兴补足粮草和动力。”坂中乡党委书记林鸿庄说,“乡里依托帮扶优势,努力发展电机、按摩器具、郊区农业等特色产业及项目,完善基础设施,提升教育医疗质量。只有把帮扶资金用在‘刀刃’上,才能真正做到产业兴,百姓富。”

  目前,坂中乡工业已成规模,有规上企业25家,工业总产值突破26亿元。“一村一品”农业特色显著,八角丝瓜、白鹅等名优产品走出深山,品牌渐响。2022年,坂中乡群众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56万元。值得一提的是,坂中乡及其周边民族乡,人均可支配收入都居于宁德市福安各乡镇的平均水平之上。

  25年来,福建坚持“输血”“造血”并重,各挂钩帮扶单位累计投入资金10.28亿元,完成建设项目2082个,支持打造“青水畲寨”“虎头牌水蜜桃”“乌米饭”“溪塔刺葡萄”等商标品牌,带动民族乡村特色产业规模发展,吸引社会各界资源持续投入,助力民族乡村培育经济增长点。截至2022年底,全省19个民族乡的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2774元,比2000年增长7.59倍,全省民族乡人均收入增速连续多年超全省平均水平。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