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缩小差距,推进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是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艰巨的战略任务。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省委、省政府为促进我省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和扶持政策,经过艰苦努力,我省民族乡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取得长足发展,自身发展能力逐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改善,民族地区进入了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新时期。
一、基本情况
1、人口现状。全省有一个省级畲族经济开发区,18个民族乡,543个民族村。全省18个民族乡中共有309个村民委员会和2727个村民小组,乡村总户数9.55万户,其中少数民族户数2.97万户,比上年增长2.9%;总人口37.71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12.03万人,比上年下降0.7%,少数民族人口占乡村总人口比重由上年32.3%降为31.9%;18个民族乡从业人员为18.73万人,比上年增长5.2%;其中少数民族人口从业人员6.02万人,增长9.1%。18个少数民族乡从事一、二、三产业从业人员分别为10.03万人、3.65万人和5.05万人,与上年相比,第一产业下降2.1%,二、三产业分别增长3.5%和25.4%,三次产业从业人员结构为53.6:19.5:26.9。
2、基础设施。18个民族乡中共设有汽车站10个,乡镇通公路里程达1185.1公里,建有供水站14个,垃圾处理站7个,有银行、信用社17所,乡文化站18个,集贸市场22个。18个民族乡的309个行政村已全部实现通电、通邮、通电话,其中通公路的村有294个,通自来水、通电视、通有线广播的村分别为233个、274个和200个,通公路、通自来水、通电视、通有线广播的村分别占行政村总数的95.2%、75.4%、88.7%和64.7%。
3、自然资源与地理条件。18个民族乡行政区域面积达2045平方公里,占全省乡镇区域面积的1.8%,现有耕地面积28.56万亩,人均占有耕地0.75亩;山林资源较为丰富,共有195.69万亩,人均5.2亩。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大多地处自然条件较差、交通不畅的边远山区,据统计,全省543个民族村中,与最近县城通车距离在11公里以上的村达457个,占84.3%;5公里以内的村只有44个,占8.1%。
二、我省民族乡村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2004年,在省委、省政府的重视和领导下,我省民族地区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把促进民族地区发展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一手抓扶贫开发,一手抓小康建设,采取挂钩帮扶、项目安排等有力措施,民族乡村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新的进展。
1、农村经济持续增长,经济规模不断扩大。全省18个民族乡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13.66亿元,比上年增长10.1%(未扣除物价影响,下同);其中农业产值7.17亿元,增长17.2%;林业产值0.92亿元,下降11.8%;牧业产值2.55亿元,增长10.4%;渔业产值3.02亿元,增长3.0%。在18个民族乡中,有12个乡的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幅超过10.0%。随着生产的发展,经济规模也不断扩大,全年18个民族乡农村经济总收入达64.44亿元,比上年增长5.3%,其中出售产品收入48.85亿元,增长3.2%。
2、农民收入平稳增长,生活水平日益改善。全省18个民族乡农民人均纯收入3503元, 比上年增长5.8%(未扣除价格因素,下同);其中少数民族人口人均纯收入3256元, 比上年增长13.9%。在543个民族村中农民人均纯收入3269元, 比上年增长6.2%,其中少数民族农民人均纯收入3057元, 增长6.6%。2004年全省543个民族村有97%以上的少数民族村群众过上温饱有余的生活。民族村人均纯收入在5000元以上的村有35个,比上年增加7个;有54个民族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4089元的平均水平,占全省民族村的10.0%;有349个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2936元的平均水平,占全省民族村的64.4%。收入的增长带动了居民生活质量的持续提高。18个民族乡居民人均储蓄存款年末余额为895元,比上年增加92元;固定电话用户数为5.69万户,增长7.0%;人均生活用电量268千瓦小时,增长3.9%。
3、农林牧渔业结构继续调整,主要农产品产量有增有减。我省民族乡村和全省一样,农业和农村经济继续保持发展,粮食生产出现转机,林权制度改革积极推进,畜牧业和水产业保持较好的发展。全年18个民族乡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为43.46万亩,增长3.8%;林地面积195.69万亩,增长13.1%;茶园面积7.07万亩,增长3.0%;果园面积13.00万亩,下降1.5%。主要农产品产量粮食14.24万吨,增长8.2%;油料0.24万吨,增长8.8%;茶叶0.39万吨,增长7.4%;水果4.78万吨,下降17.8 %;蔬菜15.16万吨,增长5.5 %;肉类产量1.80万吨,增长4.3 %;水产品产量3.28万吨,增长2.1 %;年末肉猪存栏头数14.75万头,增长3.4%;牛存栏头数1.54万头,下降15.0%;羊存栏头数3.28万头,增长11.7 %;家禽存栏头数27.05万头,增长1.2 %。
从人均占有水平看,除肉类、水果和水产品外,粮食等其他主要农产品人均占有量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8个民族乡人均占有林地面积5.19亩,比全省平均水平高58.8%;人均占有果园面积0.35亩,比全省平均水平高50.2%;人均占有茶园面积0.19亩,是全省平均水平的3.2倍。从主要农产品人均占有量看,除肉类、水果和水产品分别比全省低8.6%、5.1%和48.4%外,粮食、茶叶人均占有量分别为377.51公斤和10.41公斤,分别比全省平均水平高出167.75公斤和5.73公斤。
农林牧渔业结构进一步调整,农业产值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重由上年的49.3%,上升到52.5%,上升了3.2个百分点;林业产值占6.7%,下降1.7个百分点;牧业产值占18.7%,上升0.1个百分点;渔业产值占22.1%,下降1.5个百分点;农业与林牧渔业的比例由上年的49.3:50.7,调整为52.5:47.5。
4、农业生产条件继续改善,劳动生产率提高。全省18个民族乡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8.14万千瓦,比上年增长1.8%;大中型拖拉机243台,增长4.1%;小型拖拉机1749台,增长 11.2%;农村用电量达10110.88万千瓦小时,增长4.5%;化肥施用量(实物量)5.49万吨,下降0.8%;有效灌溉面积19.29万亩,增长3.1%。全年劳动力人均创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3616元,比上年增长12.5%;亩均耕地产出率2510元,比上年增长18.8%。
5、乡、村企业继续发展,效益提高。全省18个民族乡乡镇企业已发展到9857家,其中工业企业3687家;从业人员达5.09万人,占民族乡全部从业人员的27.2%,乡镇企业营业收入总额63.16亿元,比上年增长12.7%。全省543个民族村到2004年共兴办村及村以下企业7447个,其中当年新办293个,平均每个村兴办企业13.7个;企业从业人员达12.05万人,占当年全省民族村劳动力总数的37.6%,乡村企业的发展,为当地富余劳动力提供了就业之路和增加收入来源。全年543个民族村共创造产值 87.78亿元, 比上年增加6.14亿元,增长7.5%,劳均创产值 7.29万元;共创利润6.17亿元,比上年增长22.4%,产值利润率达7.0%;上缴税金3.22亿元,增长14.9%,产值税率为3.7%。
6、教育条件进一步得到改善。18个民族乡共有在校大专学生数(含大专)1901人,增长5.3%;在校中专学生1899人,增长8.9%;每万人少数民族人口拥有在校中学生数491人。18个民族乡有中学校数21所,中学教师数1187人,平均每个乡都有1所中学;全部在校中学生达18531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数6242人,占中学生总数33.7%。为提高教学质量,近年来各地对小学学校布局结构进行调整,2004年少数民族地区共有完小学校280所,其中民族完小学校188所,占民族乡地区小学总数的67.1%。到2004年末全省民族乡村有完小教师数2021人,平均每所小学达到11名教师,其中公办教师2013人,占教师总数99.6%,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在校完小学生数29497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数9867人。儿童入学率、巩固率、毕业率和升学率分别达到99.9%、99.7%、99.9%和99.3%,一直保持比较高的水平。
7、医疗卫生条件继续改善,社会保障面有所扩大。18个民族乡有17个乡建立了18所比较完善的医疗机构,这17个乡都有一所具有一定规模、卫生技术人员及医疗设备配备比较完善的乡级医院,17个民族乡医院总建筑面积2.55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5.9%,共有病床数250张;配备卫生技术人员371人,平均每个乡级医院有卫生技术人员22人。全省543个民族村共有医疗站(室)620个,比上年增加4个,卫生技术人员818人,平均每个村有1.5个卫生技术人员,有85.4%的村建立了独立卫生医疗机构,每万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9.8人。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福利事业蓬勃发展。有13个民族乡建立了敬老院或福利院,18个民族乡共建有幼儿园、托儿所88所。民族乡参加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人数占总人口的比重由上年的0.7%和2.0%提高到1.4%和2.5%。
8、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发展速度较快。多年来,交通通讯的落后一直是制约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重要因素,但近年来我省民族乡村的道路交通条件有了明显的改善。全省18个民族乡又有7个村新通了公路,全部公路里程达1185公里,比上年增长6.2%,民族乡村的公路密度为0.58公里/平方公里,比上年增长了5.5%;有2个村新通了电话,新增电话用户3625户,电话通村率由上年的99.4%上升到100.0%,每百户电话拥有量达59.6部,比上年增长9.8%。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