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解读:促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的行动纲领
来源:福建省民族与宗教事务厅 时间:2017-11-06 16:21

专家解读:促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的行动纲领

 国务院正式印发《“十三五”促进民族地区和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设13章、56节,共14个专栏、37个工程项目。

《规划》强调把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加快发展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提出了全力打赢脱贫攻坚战、促进经济跨越发展、优先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推进全方位开放合作、促进人口较少民族加快发展、加快少数民族特色村镇保护发展、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创新民族事务治理体系等9个方面的主要任务,明确了“十三五”时期国家支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的政策导向。

《规划》明确提出未来5年国家支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加强民族工作的总体目标、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描绘了未来5年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的美好蓝图。

作为民族工作领域首个国家重点专项《规划》,它有何新亮点?日前,记者采访了国家民委有关负责同志、部分参与规划咨询论证和编制的专家学者,请他们对《规划》作出解读。

国家民委副主任罗黎明认为,近年来,我国加大规划编制改革力度,在大规模缩减国家级专项规划数量的情况下,中央依然在“十三五”时期确定编制支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加强民族工作的专项规划。这充分说明,党中央、国务院在新的历史时期对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的高度重视,充分体现了中央关于新时期民族工作的大政方针。《规划》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和打赢脱贫攻坚战进入冲刺阶段的时代背景,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实现小康,少数民族一个都不能少,一个都不能掉队”的重要思想,是新时期促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的行动纲领。

国家民委经济发展司司长乐长虹认为,《规划》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规划》承上启下,既延续了“十二五”时期国家支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的重大政策措施,又根据新的形势和任务增加了新的举措。如既有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兴边富民行动、少数民族特色村镇保护与发展等重大举措,又首次将脱贫攻坚、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民族事务治理等单列成章,充分体现了《规划》的继承性和创新性。二是《规划》深入贯彻五大发展理念,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注重运用新理念新思路谋划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首次采取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设置了经济发展、协调发展、共享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创新发展、团结发展7大类、23个定量指标。三是《规划》具有实效性。针对制约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的突出短板和薄弱环节,提出了37个工程项目,明确了“十三五”时期国家支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的建设重点。四是充分体现了开门编《规划》的工作方法。《规划》编制工作历时两年,深入民族地区调查研究,获取第一手资料,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征求各地各部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民族工作者及社会各界的意见,开展专家咨询论证,特别是注重了《规划》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和各部门专项规划的衔接。

亮点解读

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冲刺阶段,也是促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全面加快发展的新时期。《规划》围绕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分析“十三五”时期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面临的主要困难和机遇挑战,提出了《规划》的总体要求、重点任务、重大举措。

《规划》咨询论证专家组组长、“十三五”国家发展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研究院副院长樊杰研究员认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与全国一道同步建成小康社会,政府在补短板、增后劲、促均衡、上水平、兜底线方面的职责要进一步明确。《规划》深入分析民族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和新机遇,针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亟待解决的重点难点问题,突出强调化解矛盾、补齐短板和提升能力,作为促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加快发展的重要载体,为确保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差别化支持政策助力发展

记者梳理发现,本次《规划》的一大亮点,就是着眼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有针对性地从财政、投资、金融、产业、土地、社会、环境、人才和帮扶9个方面明确提出实行差别化支持政策。比如,充分考虑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公共支出成本差异,确保对民族地区转移支付在总盘子中的比重继续增加;在民族地区安排的农村公路、安全饮水、流域治理、林业重点工程等公益性建设项目,取消县以下和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市地州级配套资金;率先在民族地区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保护补偿制度,建立健全民族地区生态保护补偿制度;鼓励民族地区县域内银行业金融机构新吸收存款一定比例用于当地发放贷款,重点支持中小企业、民贸民品企业发展等。

《规划》咨询论证专家组副组长、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所长王延中研究员认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能否按期脱贫,是《规划》实施的关键。给予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差别化的支持政策,就是为了确保民族地区全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如期啃下少数民族脱贫这块“硬骨头”。这些政策针对性强,与发展趋势相契合,非常符合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需要。

在王延中看来,我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和民族地区自然遗产特色鲜明,社会经济发展相对落后,而且基础薄弱、自身造血能力不强,有必要坚持从中央大力支持和激发内生动力相结合,采取差别化政策措施支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

科学设置发展目标

一个规划的落实需要有一套科学的指标体系。《规划》设置了经济发展、协调发展、共享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创新发展、团结发展7大类、23个定量指标,其中预期性指标16个,约束性指标7个。在中央民族大学理学院副院长徐世英教授看来,这些指标比较全面地反映了我国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方向、重点和目标。

徐世英说,《规划》指标设计重点关注如何缩小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差距、应对“十三五”时期面临的新困境、突出民生保障、加强民族团结。比如,在突出缩小民族自治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差距方面,需要大力推动民族自治地方经济社会进步,加大追赶速度,体现在经济类指标值的增速上要高于《纲要》指标。为此,《规划》设计了地区生产总值、工业增加值、服务业增加值比重3个结构性指标和全员劳动生产率1个效益性指标。在改善和保障民生方面,《规划》积极回应各民族群众的诉求,推动建立与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民生保障机制,设计了脱贫、就业、养老保险等指标。而在民族团结方面,根据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十三五”期间要推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规划》设计了少数民族人口流动率、民族团结进步等方面的指标。

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更具针对性

目前,我国总人口在30万以下的少数民族有28个,他们被称为“人口较少民族”。这些民族绝大多数居住偏远、社会发育水平低、经济社会发展面临诸多困难。党中央、国务院对人口较少民族发展高度重视,从“十一五”开始,国家就制定了专项规划进行重点扶持。本次《规划》,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依然是重要内容。

《规划》对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设定了目标:到2020年,人口较少民族聚居行政村在实现“一达到、二退出、三保障”的基础上,基本实现“四通八达”。

全程参与《规划》编制的国家发改委社会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邢伟认为,“十三五”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更加突出了分类指导、突出了文化保护和传承、突出了产业培植和干部人才培养等问题。同时,在重点扶持人口较少民族聚居行政村的基础上,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向人口较少民族聚居的自然村、民族乡、自治县延伸,受益面更加广泛。这体现了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体现了民族因素与区域因素相结合的原则,是对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很好的贯彻落实。

仔细研究本次《规划》可以发现,在总结“十二五”民族工作专项规划实施经验的基础上,《规划》有所创新,在体现共性特征的同时充分展现各领域的个性特征,更加符合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实际,有助于缩小发展差距、改善民生、促进民族团结,有助于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                                 (消息来源:中国民族报)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