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专题报道>“砥砺初心,爱我中华”福建省宗教界百年红色故事
德化程田寺:倡设慈儿院
德化程田寺,建于北宋淳化四年(993年),是瓷都德化的一座千年古刹。
抗日战争爆发后,特别是沿海福州、厦门沦陷后,许多难童流离失所,无依无靠,难童的保育问题亟待解决。1939年,程田寺联合热心家乡事业的爱国华侨叶乃矧,倡议设立慈儿院。程田寺腾出了一进、三进大殿等大部分建筑作为慈儿院的校舍(二进大殿在抗日战争时期被设置为全县的盐仓),用于日常生活和学习,并捐出87担稻谷的寺租作为日常经费;叶乃矧捐资一万,瓷商苏由甲捐资一千……在他们的带动下,海外华侨捐资三万多元,德化热心慈善事业的人士亦纷纷捐资支持。由叶乃矧、苏由甲、苏友仁、李亚中等组成董事会,创办了凤林慈儿院,收容前方阵亡将士遗孤及永春、德化、大田等县的孤贫儿童。
这所慈儿院诞生于炮火连天的岁月里,主要收容沦陷区金门、厦门的难童以及抗日战争阵亡将士的遗孤和征属子弟。之后又尽力收容闽南侨区的难童,也收容德化、永春、大田诸县的一些孤儿,前后6年,共收容200余人。在思想教育方面,慈儿院经常给院生们读报、讲故事,进行“抗日救国”教育,引导他们树立艰苦奋斗、自爱自尊、自立自强的精神。
陶瓷作品(一)
作品名称:长大当红军
陶瓷作者:柯宏荣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陈桂玉 中国陶瓷艺术大师
作品介绍:抗日战争时期,许多难童流离失所,德化程田寺联合爱国华侨叶乃矧,利用寺院殿堂创立新型保育学校——凤林慈儿院,收养了大量抗日军属子弟、阵亡将士遗孤和沦陷区孤贫儿童,并授以初等教育,被誉为“难童的乐园”。作品塑造慈儿院保育员与难童互动的情境,其中一名难童头戴小军帽,行军礼,立志“长大我要当红军”,旁边两个难童为其鼓掌。
陶瓷作品(二)
作品名称:难童乐园
陶瓷作者:陈丽烨
作品介绍:抗日战争时期,许多难童流离失所,德化程田寺联合爱国华侨叶乃矧,利用寺院殿堂创立新型保育学校——凤林慈儿院,收养了大量抗日军属子弟、阵亡将士遗孤和沦陷区孤贫儿童,并授以初等教育,被誉为“难童的乐园”。作品以瓷板画,外加相框的表现手法,描绘了一幅难童与慈儿院保育人员合照的温馨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