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砺初心,爱我中华”福建宗教爱国故事之三十八|建瓯东岳庙:《福建日报》创刊地

发布时间: 2021-09-29 16:54 信息来源: 福建民族宗教公众号

    编者按:福建省宗教界始终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涌现出许多与党同心、与国同行的事迹。福建省民族与宗教事务厅以“砥砺初心,爱我中华”为主题,在全省范围内征集了福建宗教爱国故事,并组织以德化白瓷为载体,艺术展现了这些故事情节。今天,为您带来第三十八篇:《建瓯东岳庙:<福建日报>创刊地》。

建瓯东岳庙:《福建日报》创刊地

  东岳庙,又称东岳行宫,初建于东晋以前,约为公元317年,距今已有1700年的历史。东岳庙坐落于建瓯城东1.5公里的白鹤山南麓,占地40余亩,依山傍水,坐北朝南,背倚芝城龙岗,面临建水,形制恢宏、气势磅礴,是我省为数不多的保存最完整的道教场所之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福建日报》创刊地旧址——东岳庙

  1949年4月20日,解放军百万雄师强渡长江,5月27日解放上海。由于形势发展比预想的快得多,毛泽东、中央军委电示第三野战军迅速准备提早入闽。党中央还决定了福建省委、省政府领导班子,张鼎丞任中共福建省委书记、省人民政府主席。

首任社长杨西光(左)和总编辑何若人

  为了福建解放后省委机关报及时出版,张鼎丞请华东局宣传部部长舒同迅速调配福建日报社领导班子。华东局确定调杨西光任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兼福建日报社社长,何若人任副社长兼总编辑。华东局还选调由老解放区南下的新闻宣传工作者程光、孙明、刘岳峰、徐晓、沈光、林子东、储蓄、季德吉等作为骨干,并从上海南下服务团中挑选来自复旦大学、暨南大学,以及圣约翰大学新闻系和其他院校学生近40人。这样,福建日报社的基本队伍在上海初步组成,编为华东支队(中共福建省委机关)陈大队(省委宣传部部长陈辛仁为大队长)新闻中队,随省委机关一起行军南下。

筹备创办《福建日报》的同志从上海南下途中,于1949年7月在浙江江山新塘边合影

  1949年7月28日,伴着省会福州解放在即的硝烟,坐落于闽北腹地的建瓯东岳庙,迎来了南下挺进创办《福建日报》的华东支队陈大队新闻中队的解放军战士们,当年部分同志工作和休整的场所至今仍在。夏夜沉沉,暑热蒸人,通铺紧凑,多蚊虫,物资匮乏,菜和油少得可怜,但这支年轻的队伍不怕困难,每个人都情绪高昂,以苦为荣,边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和新闻业务,边为报纸创刊做准备。在这里经过紧张的二十多天的采写和编排设计,第一张《福建日报》(创刊号)样报在建瓯诞生了。

社员们互相探讨交流

  1949年8月17日,福州解放。8月21日,报社全体人员风尘仆仆地从建瓯的东岳庙带着在建瓯诞生的第一张《福建日报》样报和由舒同书写的报头出发直奔福州。8月25日,第一张中共福建省委机关报——《福建日报》在省会福州面世出版。建瓯东岳庙因而也就成为了福建日报社的设立和第一张《福建日报》的诞生之地。

《福建日报》创刊号

  发刊词《为建设人民民主的新福建而奋斗》指出,福州和全省的解放“是全省一千二百万人民空前伟大的胜利,也是全国人民伟大胜利的一部分”,号召全省1200万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为解放全福建、建设新福建而奋斗。

  当时,福建有些地区仍未解放,全省形势十分复杂。省委通过这篇发刊词,公开向全省军民提出四项任务,首要的就是动员全省人民积极支援人民解放军解放全省,剿匪反霸,建立人民政权。同时,报纸以大量篇幅,报道人民解放军在全国及本省的胜利进军,报道广大群众踊跃支援前线,摧毁旧政权,恢复发展工农业生产。

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军福建时,《福建日报》原副总编徐明新作为校对工作人员佩戴的胸章和红五星帽徽

  1万份的创刊号,发出了5000份,余下的准备发往厦门等待解放的地区。报纸的墨香伴着尚未散去的硝烟,穿越炮火,给八闽儿女送来了重整河山的巨大信心和建设新福建的蓬勃力量。

  “回头想想创刊初期的日子,环境是那么艰苦,物质是何等匮乏。在党的领导下,在老解放区新闻工作者带领下,大家激情满怀,斗志昂扬,把一个又一个困难踩在脚下,让《福建日报》在八闽大地扎下了根,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在福建的胜利,为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打好基础,作出一份特殊的贡献。”这是《福建日报》创刊70周年时,福建日报编辑部记录下的老新闻工作者的回忆。

  党的十八大以来,建瓯宗教界始终坚持宗教的中国化方向,积极弘扬爱党爱国精神,引导信教群众爱党爱国爱岗敬业,倡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道教文化相结合。2020年开始,东岳庙在《福建日报》原创刊人员工作、学习、生活的地方建设《福建日报》创刊地展示馆,传承弘扬红色精神。

  来源:福建纪检监察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