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接第五届世界佛教论坛系列摘编(1)】
龟山寺 朱崇飞 摄
龟山寺寺前塔碑 朱崇飞 摄
龟山寺寺内遍布龟塑像 朱崇飞 摄
据福建日报讯(记者 林爱玲)龟山,唐号龟洋,又名龟洋山。龟山福清寺建于唐长庆二年(公元822年),是莆田四大丛林之一。龟洋古刹有两位开山祖师,一位是中国佛教禅宗六祖慧能大师的二传弟子——马祖道一禅师的法嗣无了禅师,另一位是无了禅师的高足弟子慧忠禅师,世称“二菩萨僧”,二人开创了农禅并重,禅净兼修的龟洋宗风。
千载沉浮,这座闽中第一座被标立为“禅院”的千年古刹历经数次法难传灯不绝,至今寺内留存无了禅师千年真身、无了禅师开山时所挖的千年不枯竭的龟泉井。如今的龟山寺历经数代海内下院及诸位名僧修路兴寺而成,有“香国独宽,普门示现;龟山再茂,梵宇重新”之美誉。
六眸献山 无了始建 闽中“禅院”
眼下,正是观赏莆田新二十四景之一——“龟洋积雾”好时节。山雨开晴,龟洋盆地水汽蒸发为雾,眼前水雾平流漂移,远望有如白雪堆积,峰静雾动,山青云白,叹为奇景。与这超凡脱俗之气浑然一体的龟山寺则隐匿其中,这座建在三紫山与龟峰拱卫的山坳中的千古名刹在云雾渐散后,方得窥这仙风道场的前世今生。
据莆仙戏剧作家杨美煊编著的《龟洋古刹》载,无了禅师(770—867年),唐代宗大历五年(770年)出生于今莆田荔城区黄石镇横塘村沈家。先祖及至父兄世代尚佛。七岁时,在壶公山白重院为童子,18岁批剃,同年在城南灵岩寺(即今广化寺)受具足戒。后出闽,参拜江、浙各地诸大名山香刹尊宿大德。当时教化兴盛,冠于寰中属马祖道一禅师住持阐化的江西南康龚公山及怀海禅师(马祖上足)为座主的新吴百丈山(今江西奉新)。无了先入由马祖首创的中国禅宗第一座丛林,为马祖入室弟子了达宗乘。马祖圆寂后,无了移锡百丈山学道习禅。
百丈怀海禅师,在中国禅宗发展史上影响颇大,其制定的完整的禅门规式,使禅院从普通律寺分离而独立,他还提倡农禅结合,有“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传世语录。怀海禅师这两大建树及其禅风,对无了禅学思想的发展影响很深,早在百丈山驻锡之时,无了已经暗自发愿:回莆后亲自创建一座遵行禅门规制,亦农亦禅的大禅院。
重返灵岩寺后的无了禅师苦寻建寺圣地。唐代黄滔在《龟洋灵感祥院东塔和尚碑》里有此叙述:“初,大师之卜龟洋也,云木之深,藤萝如织,狼虎有穴,樵采无径,俄值六眸之巨龟,足蹑四龟,俯仰其首如作礼者三,逡巡而失,遂驻锡卓庵,名其地曰龟洋焉。”受六眸巨龟的启示,无了禅师顿然醒悟,第二天即肩挑十斤重的铁触与日常所需,扶杖摸索上山,找到遇神龟之处结茅为庵,孤身栖隐。
禅师以“苦盖菜”为粮,日间垦荒建置,夜间参禅,以“一日不作,一日不食”为日常规约,倡导将净土宗观想持名的念佛法门,与禅宗思维、静虑的禅法相结合。
宝历元年(825年)仙游昆头优婆塞陈筇送九岁儿子,归无了禅师为童子,为无了禅师的首席弟子,法号慧忠,是龟洋古刹的第二位开山祖师。二位祖师以苦盖“充卯而斋”续建庵宇,后梵宇渐具规模,住众增至100多人。
无了祖师一生弘扬佛法,功绩卓绝,声名远播,坐化后因真身不坏,被时人誉为“肉身菩萨”。闽王王审知得闻其名,深表钦敬,特捐资重修,并赐额易名为“龟山福清禅院”,成为闽中历史上第一座标志为“禅院”的宝刹。明洪武年间,龟山福清禅院改额为寺。因其根基深远,禅风浓厚,龟山寺在八闽佛教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令四方游客前来朝拜。
千年真身 历经古刹沉浮废兴
历史上,龟山寺曾历经数度沉浮废兴。
唐武宗会昌五年(845年),中国佛教遭受一场灭佛除僧的浩劫,史称“唐武灭佛”。这一年三月至八月间,唐武宗诏命天下拆毁寺宇,勒令僧尼还俗,寺产全归朝廷。当时龟洋僧众闻风彷徨,有的提前改装潜迹,有的主动还俗归宗,剩下数十人愿随无了、慧忠二师生死与共。是年,无了禅师76岁高龄,慧忠29岁,二位高僧密持梵兴,弘法利生。一年后,唐武宗晏驾,宣宗李忱复兴佛门。无了、慧忠祖师率众鸠资修建,不久即复旧观,报请朝廷晋升为院,立匾名曰“龟洋灵感禅院”。
唐咸通八年(867年)十月一日,无了禅师行将示化,登堂向诸子海众述偈曰:
八十年来辨西东,如今不要白头翁。
非长非短非大小,还与诸人性相同。
无来无去兼无住,了却本来自性空。
无了祖师示寂,世寿九十有八,僧夏八十载。唐乾符三年(876年),门人发现祖师真身不坏,活像生前趺坐入定。闽王王审知奏闻朝廷,唐僖宗赐谥真寂大师,于寺西莼菜园(今龟山祖师塔)重建法身塔供奉,御赐塔名曰“灵觉”。现任住持禅严法师说:“至今,国内现存千年真身的禅师只有三尊,另外两座分别在安徽九华山和广东南华寺。”
据现存寺中的“六眸池”断碑载,唐中和二年(882年)慧忠祖师趺坐示寂后的三十多年间,道众递减,院落坍塌,每况愈下。北宋时期,龟洋法运复启,寺内现存一口宋造石槽,蓄水量达5000公斤,专为厨房食用而镌造,足见当时僧众。到明洪武年间,法宇经一番修缮,晋升改额为寺,法侣增至百余。明景泰五年(1454年),龟山寺突发大火,庙宇被烧毁。16世纪末叶,因寺主、监院等主要执事僧后继无人,僧众外流殆尽,庙宇坍圮腐朽。直至明万年,莆籍名宦礼部尚书陈经邦有心复寺,便到北京顺天府正觉寺参谒名僧胜权(字月中)禅师,移请禅师振兴龟洋宝刹。
多年后,月中禅师带领僧众们募化集资,所有殿堂院落终于次第修复,后世道俗共称月中为龟洋大刹重兴祖师,塑像与无了、慧忠二祖师并列供奉在法堂上。寺中还存有一副陈经邦题赠月中禅师的楹联:“天上楼台山上寺,云中钟鼓月中僧。”
法运沉浮,龟洋古刹又经数百年风雨,后经清光绪年间同胞大德成慧、妙性二和尚率徒众重振古刹;20世纪30年代,香林和尚、智海和尚等禅师接力修建法宇;至1950—1958年间,莆田一代高僧圆拙法师创办“龟洋念佛堂”,将无了祖师农禅结合的宗风发扬光大。上世纪80年代,在寂晃、禅道、真经、定光等诸位禅师的努力下,重兴法门,终得今天寺貌。
如今龟山寺旧貌则呈现清时建制,现总面积1.16万多平方米,大小殿堂30多厅,僧房寮舍150多间,整个建筑群错落有致、结构谨严。寺院整体布局沿袭历史不变,其中大雄宝殿、法堂、禅堂、方丈室、放生池均建在历代旧址上,其石柱、石础皆为宋原物,斗拱结构系明代风格。现尚存唐“龟泉井”、五代“六眸池”残碑、宋元祐年间的蓄水石槽、明石柱联和清大铁鼎等。
茶香满径 众僧捐建祖寺报恩塔
《八闽通志》曰:“龟洋山产茶为莆田之最。”
唐代莆仙地区只有龟山产茶,龟洋山上岚雾浓重,是种植茶叶的适宜之地。“这几日就是龟山茶的采摘时节。”住持禅严告诉记者,相传当年无了祖师从百丈山带回茶种,开山之时便不断培植,明代月中禅师复垦18处茶园,其中有以禅师法号命名的“月中香”,相传曾被选为朝廷贡品。现在龟洋有僧、俗两家茶场,种植有100多亩茶园,蔓延散种在龟洋寺四周,茶园覆青时,满山飘茶香。
顺着茶垄,可见到龟洋最雄伟的高塔——定光舍利塔。高塔屹立于龟山寺西约300米的观音佛山南麓公路斜坡上。此塔是一生勤修戒定慧的定光上人,遗体火化后获得大量舍利,促使高徒真经萌生建塔纪念宏愿而建。1986年耄耋遐龄的定光上人,自马来西亚回梓朝拜祖寺,返马才28天即在蔴坡净业寺安详示寂,遗体经茶毗获得舍利1000多粒,巨细不一,然皆五颜六色,晶莹如玉,世所罕见,蜚声中外教界。当时先是真经偕高足禅亮秉承定光遗愿,汇款建造从华亭到龟山的公路,继而师徒二人决定罄尽所积钵资在龟山创建这座高塔,纪念先师一生舍利塔远影精修和对祖寺的卓尔贡献,在塔山门亭书有“永怀师恩”。
龟洋古刹建有今日规模,与海外下院的经济支持分不开,海外下院的肇建,以当年平章和尚应邀进住马来西亚马六甲青云亭为滥觞。因而甲亭是龟洋有史以来的第一座海外下院,20世纪40年代,又涌现多座龟洋海外下院,先后涉及越南、老挝、马来西亚等亚洲各地,在马来西亚影响较大的就有五座:分别是青云亭、香林觉苑、香林寺、净业寺和观音亭,其中青云亭坐落于马来西亚马六甲市区庙堂街,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庙,在当地影响极大。香林觉苑在马来西亚马六甲,系现代龟山寺高僧金明法师一手创建,被大马新闻界誉为“甲州主要的佛教弘法中心”。其他如香林寺、净业寺和观音亭,在当地均有较大的影响力。这些海外下院的住持常年奔波海外,驻锡弘化,时携金回国修建龟山祖庙,对扩大莆田佛禅文化与海外的交流,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记者手记 耕种禅茶 重振龟山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龟洋这座原本默默无闻的深山,自从无了禅师到此开山造寺,始有其名,渐而闻名遐迩。深山藏古寺,远在山里的古刹也免不了受到社会发展的震动与风雨,可以说,整部龟山寺发展史就是一部浓缩的莆阳佛教废兴沉浮史。
作为莆田四大丛林之一,龟山寺是闽中最早标志为禅院的古刹,讲究在生活中悟道,耕禅并重,生产学佛两不误。龟洋山历史悠久,龟山寺佛教文化底蕴深厚,历代高僧大德传灯众,龟山茶自古有之,历经千年,如今寺里可以振兴禅茶,以茶养寺,以农体禅,香火不灭,寺脉则可传承。
来源:福建日报;发布时间/[2018年04月26日 星期四];版次/[16]--莆田观察·文化—迎接第五届世界佛教论坛系列报道(2);原标题/千年龟山寺:深山古寺藏故事 云里无了响梵音;记者/林爱玲;编辑/厅办公室。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