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仙历代高僧大德知见录(一)
来源:福建省民族与宗教事务厅 时间:2018-06-27 08:09

 

【迎接第五届世界佛教论坛系列摘编(2)】

据莆田侨乡时报、莆田发布微信平台讯(记者 黄祖绪):【前言】  佛教入中国四百年,而达摩六传至南能。其教弥昌。后分为南岳怀让、青原行思。思传石头希迁,又数传至洞山良价,价传曹山本寂,是为曹洞宗。让传马祖道一,一传百丈怀海。海传黄檗希运、沩山灵祐,祐传仰山、慧寂,是为沩仰宗。运传临际义玄,其法最盛,是为临济宗。

石头之嗣,又有天皇道悟者、传龙潭崇信,信传德山宣鉴,鉴传雪峰义存,存传云门文偃,是为云门宗。又传玄沙师备,备传罗汉桂琛,琛传法眼文益,是为法眼宗。总曰五宗。而百丈,长乐人,著为《清规》,始有住持之名,尊之曰长老。

黄檗,福清人;沩山,长溪人;雪峰,南安人;玄沙,福州人;曹山,莆田人。是福建唐代高僧,天下莫盛焉。而五代及宋,由此其选,方兴未艾也。惟释氏本无方之民,其有虽非福建人,而出家悟道,开山住持,以至传戒示寂于福建各地者,一体立传,不复如儒家之分流寓、名宦各类矣。

——录自《福建通志》总卷四十六《福建高僧传》卷一

南北朝

【金仙禅师】(生卒年不详)

金仙禅师(莆田广化寺开山祖师)。唐御史黄滔《莆山灵岩寺碑铭》:“释波东流,湧为花宫;花宫之构,咸宅灵秀;灵秀之启,其或神授;则知融结之始,已有待于金圣人也。

粤灵岩寺,乃莆山之灵秀焉,神授焉,懿夫:嶽立大山堆下数峰,面乙臂坤,石嵌松瘦,昔梁陈间邑儒滎阳郑生家之。生严乎一堂,架以诗书,既而秋一夕,风月清朗,俄有神人鹤发麻衣,丈余其状,见于堂曰:‘诚易兹为佛宇,善莫之大’,生拜而诺,瞬而失。旋议堂居僧像佛,献其居为金仙庵。

即陈永定二年(558)庚申也。”(按:陈武帝陈霸先永定二年(558)为戊寅,无“庚申”,此恐为后人传刻之误,特订正。)其时有僧来壶公山结庵,名宝台庵,此庵到唐代咸通年间(860~874)扩建,赐额宝胜院。又有金仙禅师自远方来莆潜修佛道,任金仙庵住持。到了隋开皇九年(589),此庵扩建升为金仙院。

所谓“住持”,佛教僧职。原为久住护持佛法的意思。《圆觉经》卷上:“一切如来,光严住持。”《高僧传》卷— —;“《八十颂律》,是后迦叶、阿难、末田地、舍那波斯、伏波掘多,此五罗汉,次第住持。”禅宗兴起后用为寺院主管僧之职称。

《百丈清观·住持章》:“佛入中国四百年而达摩至,又八传而至百丈。惟能以道相授受,或岩穴居处,或寄律寺,未有住持之名。百丈以禅宗浸盛,…….非崇其位则师法不严。始奉其师为住持,而尊之曰长老。”也称方丈。一般前住持称“前住”,现任称“现住”,后任称“后住”。已故称“故住”。

(唐黄滔《莆阳黄御史集》下秩·碑铭、莆田广化寺《释迦文佛塔》、明何乔远《闽书》卷之二十三·方域志、明康大和纂《兴化府志》卷之三寺观、《中国佛寺道观》、《莆田县宗教史》、《佛教大辞典》)

隋朝

【黄氏女】(生卒年不详)

莆田黄氏女。隋时(581~618)筑室于泉州同安县东佛子冈修持净戒,后端坐蜕去,真身不坏,因立寺曰黄佛。宋英宗治平中(1064~1067),部使者以状闻,赐号应大师。

(宋李俊甫《莆阳比事》卷之七、清乾隆《兴化府莆田县志》卷三十三·人物、民国《莆田县志》卷三十三·方外传)

【无  际】(生卒年不详)

释无际,隋代高僧。

李俊甫《莆阳比事》“瑞泉湧石”条载:沙门无际居金仙院(今广化寺),精持《莲华经》,石忽湧泉,因立瑞泉庵。陈了翁尝游,诗云:“飞栋逼天象,踈櫺逗岩烟,烹茶引高士,汲此石罅泉。泉深不盈尺,润物无颇偏。百川有盈涸,是坎常泓然。”黄御史文及瑞泉诗跋。

(唐黄滔《黄御史集》下秩·碑铭、宋李俊甫《莆阳比事》、《莆田县宗教志》)

【释惟胜】(生卒年不详)

释惟胜,隋代高僧。

王迈撰《重建龙华寺记》:“仙游龙华寺肇造隋末(605~618),有僧叶其姓,惟胜其名,自润州甘露寺杖锡而南,寻梵释龙天之宫,至是而开山焉。燕坐而七佛现容,诵圣而天王下听。唐大中初(847),乃锡名。至我圣宗,宇日闢,徒日繁,而劫数相值。

至绍兴已卯(1159),凡经三火。不废不兴,不止不始,是故祖堂建于绍兴之庚辰(1160),阅明年辛巳(1161)而库堂成;又明年壬午(1162)而佛殿成;讲堂建于乾道之丁亥(1167),阅四年辛卯(1171)而僧堂西藏成,又五年丙申(1176)而罗汉堂成;东藏创于嘉定之乙巳[注嘉定无‘乙巳’,应为‘乙亥’(1215),仪门新于宝庆之乙酉(1125)]。绀殿嵯峨,坐丈六金容而不为高;虚堂深敞,容千百衲衣而不为广。两藏轮转,天地雷鸣,双塔吐光,晴霄星见。法则真实,非空非华,色色庄严,达无色界。

先是,萍斋先生林公彖棲隐此山,累召不起,发心募建,躬董巨缘,至今塑像于寺之法华。过者必式,目为南方第一刹土。所谓佛愿宏深,因与果对者,距不信欤?讫工日,于需次聚徒于西北隅崇台间,复年尊德邵为寺宗伯。知藏文益行律高浩,号直指师繙阅藏径,旁通儒学,每见必以寺旧无记为缺典,乞文于予。予乃申彼之教而语其徒曰:‘教各有法,法各有门。

凡今居处安坐于斯,果能十二时中由戒入律,由律入禅,得大总持,证无上果,自可于赵州屋里亲见诸佛,古灵堂前目烁毫光。出入文殊不二法门,管界元沙中心树子。端严之主人翁惺惺尝在,临济之无位真人时时现前。必如是,则不枉作宗门法器矣。如其不然,贪、嗔、痴不除,戒、定、慧不入,横起意兵以自伐,猛然心火以自焚,则立清灑界如坐汤镬,履平坦途如行刀树,虽有斯堂斯室为人天其乐之处,彼乌得而有之见者?闻者首肯再三,梵香泚笔,敬为之记。

”龙华寺亦称万寿禅寺,在城西龙华镇。碑文见《龙华寺誌》、《仙游县志》卷一七页一。作者王迈(1188~1257),明代仙游县帽峰王氏第十七世祖,宋嘉定十年(1217)丁丑登吴潜榜进士,殿试第四人,累官光禄大夫、司农少卿。

李俊甫《莆阳比事》“龙华建寺”条载:龙华寺在仙游县西南,隋大业中(605~618),有沙门自丹阳来立庵,山林幽邃,人跡不到,有白龙啣白莲华自空中来献,因得名。今龙井、龙池遗迹尚存。详载郡志并寺碑记。仙游宝幢山,下有龙华寺。隋大业中(605~618)有润州僧(叶惟胜)卓庵,于此精修梵行,有白龙啣白莲华自空中来献,因以为名。今龙井遗址尚存。有院十一,庵七十七。法华庵之内,有林聘君萍斋彖隐处。(按:俗传有“双龙献花”之奇,遂定名龙华寺。)

(宋李俊甫《莆阳比事》卷之七、明何乔远《闽书》卷之二十四·方域志、《福建宗教史》第二编)

来源:莆田发布微信平台;发布时间/6月6日;原标题/莆仙历代高僧大德知见录(一);原来源/莆田侨乡时报;记者/黄祖绪;编辑/厅办公室。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