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暨城市民族工作经验总结
近年来,厦门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和全国城市民族工作会议精神,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紧紧结合厦门实际,科学谋划,扎实进取,强化服务,深入做好新形势下的城市民族工作,有力地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大局。
一、抓基础,建机制,探索城市民族工作新路子
厦门市共有2个民族社区,全市56个民族成份齐全,少数民族人口18.3万人,其中户籍人口3.6万人,流动人口14.7万人,具有成份多、居住散、流动性强等特点,民族工作重点是城市民族工作。厦门市委、市政府始终高度重视这项工作,裴金佳书记、庄稼汉市长多次部署、安排,市、区两级均成立了民族工作领导小组,形成各部门信息互通、形势共判、协调联动、齐抓共管的良好格局。中央和省会议之后,市委、市政府及时召开全市民族工作会议暨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制定出台《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民族工作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进一步加大对民族社区教育、医疗、文化、就业等公共服务建设投入力度,推动民族社区抓住机遇发展,引导少数民族群众适应城市生活。完善市、区、镇(街)、村(居)四级民族工作网络,尤其是发挥社区网格作用,提升基层民族事务治理能力。
二、抓宣传,带创建,形成民族团结进步新局面
一是丰富形式,促进宣传教育大众化。精心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组织民族联谊会、小白鹭民间舞艺术演出、内地新疆高中班广场文艺演出,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宣传教育活动。通过接听市长专线电话和网上在线访谈等形式,宣传、解答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法规。二是扎实推进,扩大创建活动覆盖面。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进机关、社区、学校、宗教活动场所。指导厦门大学等高校和新疆内地高中班承办学校开展民族团结创建活动。三是典型示范,讲好民族团结好故事。挖掘、培育民族团结模范集体和模范个人,钟宅畲族社区和官任社区先后被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社区”和“全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社区”。在厦门日报等媒体开辟专版《传递民族团结好声音》、《美丽厦门演绎多彩民族梦》,加强民族团结和模范事迹宣传,形成共同珍惜和维护民族团结进步的良好氛围。
三、抓平台,促融入,创新社区民族工作新举措
在前埔南社区召开社区民族工作现场经验交流会,总结和推广社区民族工作经验,从文化、服务、治理三方面入手,引导少数民族群众融入社区、服务发展。一是依托社区文化平台,引导各族群众共学共乐。利用“社区书院”讲堂,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和政策法规教育。发挥社区“和谐邻里之家”平台作用,开展社区文化艺术节、和谐邻里节、邻里守望节等文化活动,引导各族群众上台表演特色文艺节目,展示民族风采。二是建立“民族之家”服务平台,引导各族群众互帮互助。深入走访少数民族家庭,建立健全少数民族家庭户档案。建立“民族之家”服务平台,整合社区关爱中心、志愿者工作站等资源,吸纳各族群众参与志愿者服务和关爱困难群体。建立完善少数民族服务工作制度,把社会服务、结对帮扶、联谊沟通、纠纷调处、信息反馈等工作制度落实到社区,促进各族居民相互关怀,共同营造温馨和谐家园。三是打造“双网服务”治理平台,引导各族群众共治共享。社区工作者网格包片服务,党小组党员与楼栋各族困难群众结对帮扶,打造社区工作者网格员与党员双网格服务平台,为各族群众提供零距离、个性化、精细化服务。建立多方联动机制,社区组织辖区居委会、物业、业委会、片警及各族居民代表共商安全管理、环境整治、民生服务、社区文化等社区事务,促进各民族群众和谐相处、共治共享。
四、抓引导,重服务,完善流动人口管理新办法
一是加强政策法规宣传。印发维汉、藏汉双语综合宣传材料,与新疆、甘肃临夏自治州、青海海东地区驻厦办等流出地政府建立“点对点”联系,举办少数民族就业创业培训班,协调公安、工商、城管等部门进行现场授课,引导少数民族群众文明经商、融入城市。二是加强服务引导。市政府划拨5000平方米土地用于清真寺迁建,聘请阿訇主持清真寺教务。专项划拨土地20亩、投资1178万元迁建回民公墓。建立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平台,发放管理联络卡,结合社区民意收集箱、社区网站、微博微信等平台,积极为少数民族群众提供劳动就业、技能培训、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三是妥处矛盾纠纷。发挥市伊协、清真寺阿訇和少数民族代表人士作用,深入排查化解矛盾纠纷隐患,注重抓早抓小抓苗头,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涉及少数民族的矛盾纠纷,促进城市民族关系和谐。
五、抓项目,促帮扶,推动少数民族经济社会新发展
一是支持民族社区发展。大力支持钟宅、陈塘两个民族社区各项事业发展,办好钟宅畲族社区民族小学和幼儿园,开展蹴球、毽球、陀螺、射弩等民族传统体育运动,排练畲族文艺节目,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二是“一对一”精准帮扶。五个区帮扶我省5个民族乡,区领导带队到民族乡确定帮扶项目,落实帮扶资金,实现精准帮扶,2013年以来帮扶2000多万元。做好对西藏、新疆、宁夏、甘肃等少数民族地区对口支援,2017支持援建项目47个,近三年投入援建资金近6亿多元。三是“多对一”挂钩帮扶。将少数民族群众纳入社会保障和救济体系,通过落实低保、慰问帮扶、扶贫赈灾、教育帮扶、就业帮扶及“迎新春、送温暖”、“金秋助学”等多种方式,积极帮助少数民族困难群众,同时做好高山族帮扶工作。四是宗教慈善参与帮扶。协调南普陀寺慈善会捐资200多万元,为我省5个民族乡捐赠卫生院医疗器械及学校教学设备。(消息来源:厦门市人民政府)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