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民族团结教育 促进交往交流交融
来源:福建省民族与宗教事务厅 时间:2017-11-07 14:56

加强民族团结教育  促进交往交流交融

 

 

 

近年来,我省教育系统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把民族团结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各方面,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宗教观、历史观、文化观,自觉做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宣传者、实践者、推动者。

一、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一是德育课程。深入推进民族团结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在小学高年级、初中开设民族团结教育专题课,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中强化民族团结教育内容,在普通高校、职业院校开设党的民族理论与政策等课程以及党课、团课、少先队活动等,系统性地开展教育。二是学科渗透。在哲学社会科学等专业课程中充分挖掘民族教育资源,融入渗透民族团结教育内容。推动有条件的地方和学校将民族文化列入校本课程,开展“双语”教学和设立民族文化传习所,组织编写《少数民族学生工作学习资料选编》等,加强党的民族政策和民族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三是专题讲座。少数民族学生比较集中的学校,学校主要领导和班子成员结合工作分工,每学期为少数民族学生作一次专题讲座。组织近2000人次新疆籍学生参加由教育部民族教育司、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工委选派的民族宗教政策宣讲团的民族宗教政策宣讲,并与学生面对面座谈交流。围绕“中国梦,归根到底是56个民族共同的梦”“个人成长成才如何融入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事业”等专题,通过班队会等形式,组织各族学生深入开展讨论交流。

二、融入校园文化活动。一是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制定实施福建省高校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行动计划。深入开展“建设伟大祖国 建设美丽家乡”主题活动,教育引导各族学生树立建设伟大祖国的远大志向、学习建设美丽家乡的知识技能、投身民族团结的伟大实践。二是组织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月系列活动。组织开展内地民族班学生之间互帮互学、友好班级等活动,促进内地民族班学生尽快融入学校、融入集体、融入社会。围绕主题党日、主题团日、主题队日等,通过举办主题班会、讨论座谈、研讨会、民族知识竞赛、民族节日联欢、各民族师生互访,组织开展“各族学生手拉手、心连心”“民族团结一家亲”演讲比赛、观看歌剧《冰山上的来客》等活动,让学生在喜闻乐见的活动中接受民族团结教育。三是搭建民族团结教育线上线下互动联台。依托易班网平台,定期推送国家政策、各类新闻等,引导同学们积极关心时事,时刻关注祖国变化。举办全省大学生“向上·向善”主题微电影创作大赛,拍摄并发布“梦想青春”“奋斗的青春”、“中国梦不打烊”等微电影,组织学生积极参与“我为核心价值观代言”“我与国旗合个影”“奋斗的青春最美丽”等微博线上活动,积极营造热爱祖国、民族团结、励志奋进的网络舆论氛围。

三、注重学生实践体悟。一是参与式观察和服务式体验。坚持将社会实践作为砥砺品质、弘扬民族团结精神的重要途径,每年组织20余万名大中专学生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二是开展师生发声亮剑活动。组织新疆籍少数民族师生学习《五问维吾尔青年》《致维吾尔族同胞觉醒书》等材料,召开座谈会22场,师生撰写“发声亮剑”1000余篇文章。今年暑假放假前,向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发出《致内地新疆籍学生的一封信》,暑期组织1000多名返疆的少数民族学生参加“发声亮剑”万人大宣讲活动,引导学生自觉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三是注重典型引路。积极发展少数民族学生入党,引导少数民族学生担任学生工作助理、参加学生社团,发挥其自我约束、自我管理、服务稳定工作的作用。树立一批“民族团结好班级”“民族团结好老师”“民族团结好学生”等先进典型,大力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今年5月,在福建农林大学举办庆“五一”迎“五四”新疆籍优秀务工经商求学人员发声亮剑暨表彰大会,41名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获得“优秀学生”荣誉称号。

四、强化管理服务育人。一是加强队伍建设。制定实施《关于进一步加强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去年8月,新疆教育厅在福建省教育厅建立了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服务工作协调站,并选派46名管理教师入驻有关学校工作。宣传推广福州大学“刘敏榕工作室——少数民族学生之家”的经验做法,指导推动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比较集中的高校学习借鉴,搭建培养少数民族学生健康成长的新平台。二是加强学业指导。针对少数民族学生汉语水平不高、数理基础较差、外语知识薄弱等实际情况,指导有关学校制定有针对性教学计划,通过建立关爱小组等方式,加强分类指导和因材施教,科学安排好课程设置和教学、实训内容等,通过加强必要的专门辅导和平时考核等切实可行的办法,帮助少数民族学生更好地完成学业。三是加强服务保障。尊重民族习俗和学生饮食习惯,各有关学校均设有专用清真餐厅,基本保证少数民族学生的饮食需求。加大资助力度,通过奖助学金、绿色通道、勤工助学、特殊困难补助、学费减免等方式,扩大资助面,确保家庭经济困难少数民族学生应助尽助。建立新少数民族毕业生数据库,对每一位少数民族毕业生进行立卡建档,实施“一生一策”,积极创造条件提供就业指导、岗位推荐、技能培训、经济补贴等帮助,为就业困难少数民族学生提供精准帮扶。(消息来源:中共福建省委教育工委)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