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福州大学新疆籍学子:实践助力丝路建设 担当作为同心筑梦
闽疆同心,青年先行。继7月于福建龙岩和厦门开展“传承红色基因,感悟海丝发展”的实践活动后,由福州大学刘敏榕工作室——少数民族学生之家组织11名新疆籍少数民族大学生组成的“共筑中国梦”实践队在8月奔赴祖国西北边陲——新疆乌鲁木齐、昌吉等地,开展了以“缅怀英烈、服务社区、发声亮剑、走访企业、考察农村、家访畅谈”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队员们深入基层实况,学习历史文化,了解新疆经济发展,体验社情民情。实践队活动还得到了新疆自治区教育厅、福建省对口支援新疆工作前方指挥部昌吉州领导的支持和帮助。
缅怀先烈,学习爱国革命精神
在乌鲁木齐燕儿窝革命烈士陵园,同学们整齐列队,神情肃穆,怀着对革命烈士无限崇敬的心情,向革命先烈鞠躬默哀、敬献花圈,表达对革命先烈的深切哀思和崇高敬意。在革命纪念馆,队员们聆听了烈士们的英勇事迹,仔细观看展览实物及文字材料,学习革命先烈的大无畏精神。随后,队员们还来到毛泽民、陈潭秋等英烈墓祭扫吊唁。
从历史中摄取精神营养,通过实地考察学习,同学们更加真切地体会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中华民族危亡时刻、在极为艰苦的环境下,不畏牺牲、开展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的不易。爱国主义教育让同学们认识历史、了解党的初心,得到精神上的洗礼和思想上的升华。实践队队员阿依森巴提回顾实践队一路来的学习时谈到:“习近平总书记曾告诫青年——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而我们这一代大学生就是以‘两个一百年’作为自己的长征之路。我们应该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高尚的个人追求,努力继承并发扬革命精神,走好自己未来的长征路,让自己无愧于党和国家的培养。
发声亮剑,进社区宣讲新思想
带着在革命摇篮龙岩、改革特区厦门以及福州大学的学习、实践、生活感悟,实践队队员先后来到乌鲁木齐市南公园社区和昌吉市嘉顺社区,参加社区升国旗仪式以及返乡大学生发声亮剑活动,并围绕“学习新思想、感悟新变化,共筑中国梦”主题积极开展宣讲。
在发声亮剑活动中,队员玛尔孜亚的表态铿锵有力:“我们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带头抵御宗教极端思想的渗透,争当民族团结的卫士,做到不忘初心,任何时候都要对党忠诚,在反分裂斗争面前始终做到认识不含糊,态度不暧昧,行动不动摇。”此外,同学们结合在福建的学习和实践经历,将十九大精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海报、宣传单、PPT等形式向社区居民开展宣讲,从青年的角度分享对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的学习体会以及对祖国发展建设的感悟。
在有着1600多户居民的昌吉州嘉顺社区,社区党委马强同志向同学们介绍了社区近年来的变化以及“三条工作线”“六园一心”等为老年人提供的特殊养老服务的工作做法,社区生活换新貌,居民们参与文体运动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基层社区的变化让新疆学子特别欣喜,激发了同学们建设大美新疆的热烈讨论。
支教筑梦,携少年观大千世界
儿童是民族的未来,实践队队员们在当地社区组织策划了形式多样的支教陪护活动。革命红色圣地的所闻所感所悟、沿海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实践队员们用故事、照片与视频向孩子们展示了祖国的过去、现在和未来。除了在小课堂上与孩子们分享知识、收获与感悟,实践队员们还组织社区儿童一同参加素质拓展活动。革命传统教育与新时代思想的常识问答结合趣味体育活动吸引了近百名少年儿童的参与。甩动的绳子、轻巧的跳跃,积极的抢答……学中玩,玩中学,愉悦的氛围让孩子们乐在其中,也实现了这群大学生寓教于乐的初衷。
“中国梦亦是每个新疆小朋友的梦想,我们希望通过我们的行动,带他们感受改革开放带给祖国的变化,希望这样的行动也能为实现中国梦做出一份贡献。”实践队队员艾玛·莫拉提在活动总结中写下这样的话。从东南到西北,同学们带着革命热血的赤诚与时代改革的强音,将青春中国梦的种子播撒在新疆儿童的心中。
走访疆企,调研新疆经济发展
作为联接中国内地与中亚、欧洲各国的黄金通道,从古至今乌鲁木齐和昌吉都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城市。同时,昌吉州还是福建省对口援疆的地区,不少闽籍企业选择在这里扎根和发展。学子们先后走访了乌鲁木齐的商业贸易城、昌吉州的闽疆工业园和农业科技园的6家企业,了解企业的发展历程、经营情况及对当地的经济影响,同时将闽疆两地的企业进行横向对比,讨论企业在经营管理方面的不同。
在新疆龙头企业——特变电工,总裁办总监姚进展热情地为同学们讲解了企业从1988年一个负债70万濒临倒闭的的小厂逐步成为世界机械500强的故事。企业两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拥有核心专利技术1200项,年产值1054亿的成就让同学们惊叹不已。姚总监勉励同学们:“特变能取得优异的成绩,主要是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希望同学们作好自己的职业规划,与祖国同频共振,共同发展。”
实践队还驱车一个多小时前往新疆天润丰农林科技有限公司,这里是福州大学刘明华教授的科研援疆项目所在地。六年来,刘教授克服自然环境上的不利因素,扎根乡村致力于棉杆和地膜的二次开发利用。刘教授教授勤于钻研、勇于创新、服务边疆建设的精神让同学们深为感动,“作为大学生,我们应该学会运用资源、运用技术,做到学有所用、学以致用,才能更好地为新疆的发展服务。”实践队员也里加斯·居马哈孜在走访中感慨道。
深入乡村,促膝家访畅谈
情感是教育的桥梁。为了更直观地了解乡情、民情,实践队还走访了一些居民家庭,开展面对面的家访。在与福州大学生工学院毕业生阿不都的母亲交谈时,老妈妈用纯朴的言语表达了对共产党的感恩之心。阿不都的老家在新疆南部的农村,小时学习基础差,但老师、同学都关心帮助他,2014年他进入了福州大学学习,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毕业后考上了福建医科大学的少数民族学生专职辅导员,今年9月开始就要在福建工作。老妈妈显得非常骄傲和高兴,多次表达出对党的感激。
在家访中,实践队还有幸地结识了蒙古族小伙扎西,他参加的“奶疙瘩乐队”乐队曾参加过“爸爸去哪儿”节目,还准备参加星光大道舞台表演。扎西很自豪地说:“我们是蒙古族土瓦人,我们有自己的语言,没有文字,但我会讲五种语言,是共产党供水修路,开办学校让我们从大山里走出来,成为一名大学生,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更没有土瓦人的幸福生活,我一定要听党话、跟党走,用我们土瓦人的聪明才智报效祖国!”扎西的开朗和乐观感染了队员们,并邀请扎西到福州做客。在家访中,队员们还了解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情况,“坚持党管农村工作,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坚持乡村全面振兴,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的政策深入民心。
赤子之心 天下为公
《论语》说“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说的是一个人整天不食不寝地思考研究一个问题,并不一定会带来什么益处,不如亲自去学习实践研究。社会实践是青年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必经之路,在这条路上,学生不再是象牙塔里的孩子,而是在历练、在成熟、在求真,且歌且行。大学的光阴留给同学们更多的是拼搏的号角与激昂的乐章,在社会实践中,新疆籍学子结合自身经历,怀着对家乡的热爱,对中华民族的认同,下社区,走基层,访企业,看到祖国的变化和发展。同学们在活动中,亲历基层,亲近群众,感受国家发展的强劲脉搏,体会社会民生的纷繁百态,反思个人成长的得失取舍,在勤学与明辨中探索知识,增长才干,在明德与笃行中砥砺品质,磨练意志,同时也让象牙塔中的学子对国家政策和基层问题有了更加深刻的思考。为民族团结和长治久安,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戮力前行!
在集中活动结束之后,队员们将回到各自的家乡继续进行宣讲和交流,以点带面、以面概全,将一个多月以来活动的学习、实践成果传播到新疆的边边角角。假期结束返校后,刘敏榕工作室还将组织主题分享,让福州大学300多名新疆籍学子都成为义务宣讲员,让民族团结之花遍地开放。(爱玛 都曼 黄晨星 林艺晖 巴特力 万水)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