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参加《抛陀螺》和《竿球》两个节目的演出,严丽贞外出总喜欢穿着一双中跟凉鞋,“家里没有什么机会穿,到这里来过过瘾吧”。
来自漳州华安的她和丈夫高建生已经是第五次参加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了,而这一次的鄂尔多斯,包括他俩在内,一家族更是来了五对夫妻。
为了参加这次民族聚会,这对夫妇平时的生活也变得像手中的陀螺一样转个不停。“来之前排练了两个月的时间,每天都是白天在村里干活,晚上骑摩托车到县城排练。”30公里的路程,高建生夫妇要花上40分钟的时间。在比赛期间,高建生的茶园正碰上采茶季,“只能请人来帮忙了”。在高建生看来,推广高山族文化,他没有拒绝的理由。或许,这就是生活——一半是现实,一半是理想。
从1996年在深圳中华民俗村打工认识开始,陀螺对于这对夫妻来说,已经不再是高山族的一种传统特色技巧体育活动项目,而是生活的调味品。“在村里,五六岁的小孩就开始接触陀螺了。每天闲暇的时候,大家都会在空地上拿出来玩一玩。”一个抛,一个接,默契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高建生说:“有时候陀螺抛得不好,但是一个眼神对方就会知道怎么调整。”严丽贞笑着说,夫妻就是有这种感觉吧。
其实,要把陀螺准确地抛到碗底大小的盘子上,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严丽贞说:“抛陀螺的时候心要特别平静,这样才会有高命中率。”正是因为平和的心态,让高建生和严丽贞在生活中几乎没有吵过架。
从1999年第一次参加民族运动会时,只是简单地将陀螺抛向盘中,到如今,在节目中融入更多高山族特有的舞蹈,《抛陀螺》更像高建生夫妇过得越来越精彩,越来越有滋味的生活。严丽贞掏出手机,向记者展示着家乡那座尚未竣工的三层小楼,“正准备开始装修,应该会花不少钱”,在这座小楼的附近还有一个舞台,“到时候就可以在舞台上表演很多高山族特色的节目”。
高建生和严丽贞憧憬着家乡特色民俗村未来的生活,笑靥如花。
本报记者 肖榕/文 游庆辉/图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