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福建省民族界百年红色故事之一|田螺髻——宁化苏区的最后堡垒
来源:三明市民族宗教局、宁化县民族宗教局 时间:2021-07-01 11:01

    编者按: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在百年历程中,福建民族界人士始终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突出贡献,留下了许多弥足珍贵的革命故事。省民族宗教厅以“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为主题,在全省范围征集福建省民族界百年红色故事。今天向大家推送第一篇《田螺髻——宁化苏区的最后堡垒》。

  
田螺髻——宁化苏区的最后堡垒 

  田螺髻位于宁化县方田乡泗坑民族村,因山体雄浑、道路崎岖、形似田螺而得名。这里山峦迭起,地势险要,森林茂密,青山环抱,数道天然屏障有“一夫当关,万夫莫上”之险峻,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1934年秋,由于“左”倾机会主义者错误路线的指挥,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形势日趋危急。宁化县苏维埃政府保卫局为了做好应变准备,多次派人深入田螺髻附近的一些村庄,察看地形,调查民情。经多次深入调查,认为田螺髻地形险要宽阔,便于回旋避敌,红色政权持续时间长,群众基础较好,村民居住分散偏僻,国民党统治弱,垄田多,山地多,资源较丰富,供给有保障。因此,当时的县苏政府把田螺髻定为退却转移的基地。

     

 

  1934年11月29、30日,即国民党五十二师进占宁化的前两天,宁化游击队300多人与宁化县委、县苏维埃政府,主动撤离了宁化县城,途经官家坊、沙下、古武溪、沙罗坝,分多路进入田螺髻开展游击活动。队伍编成了3个连队,连以下分排、班,上设游击队指挥部,由县苏维埃政府黎盛根、县保卫局长梁国斌等担任指挥,驻扎在田螺髻庵殿大厅。

  1935年春,游击队经常出没在田螺髻附近(包括今方田乡的方田、村头、岭下、泗溪,今曹坊乡的宝丰、坪上、邱地、小南坑,今城郊乡的巫高、社背、黎坊、李七坑等地)百余个大、小村庄,狠狠打击敌人的嚣张气焰,先后处决了陂田的李瑞高、享狗子,泗坑的范考子、施献琪,大畲的池仁立等反动分子,和敌人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斗争,迫使敌人在方田等地无法建立政权。

  由于国民党反动派反攻倒算,白色恐怖笼罩全县,敌众我寡,力量悬殊,反动的铲共义勇队组织迅速卷土重来,革命根据地范围日渐缩小,斗争环境日益艰难。县苏政府和县游击队与人民群众的联系逐渐中断,原苏维埃政府的各级干部和红军家属惨遭摧残,游击队的活动越来越困难,装备、供给都已成了严重问题。一小部分革命意志不坚定的人开了小差,个别甚至做了可耻的叛徒。1935年4月中旬的一天,一名游击队员开小差偷跑回禾口,途中被敌侦察人员擒获,在小南坑铲共义勇队队部经不起威逼利诱,出卖了革命。4月25日天还未亮,叛徒带着国民党军及反动民团徐太定部、铲共义勇队张凤标部包围了田螺髻游击队指挥部。敌人摸掉了游击队3个岗哨,封锁了所有的通山路口,在各个制高点上部署了机枪进行堵杀,将县苏政府和游击队指挥部围得水泄不通。等我方发现时,整个驻地已四面受敌,没有了退路,只能仓促应战。霎时敌我双方枪声大作,战斗异常激烈。我游击队战士个个英勇顽强,拼死杀敌,坚持奋战了3昼夜,终因弹尽粮绝,仅有少数人突围,大部分壮烈牺牲。当时有两个逃出伤病员,一个爬到20里外实竹山村和尚坪的一所空房里,一个爬到30里外的黄屋坑五人居住的邱家祖厅里藏身,因伤重流血过多而牺牲,无人知晓。后来被当地群众发现时,只留下森森白骨,他俩生前用的有五角星标志干粮袋、军帽都还挂在木柱上。游击队指挥部领导人黎盛根被俘后受尽酷刑,宁死不屈,是年秋在宁化城关猪子坝英勇就义。游击战士邱朝坤被俘,敌人用剪刀锥子将他刺得浑身鲜血,惨不忍睹,最后在禾口慷慨就义。至此宁化县苏维埃政府消失。

  历时半年的宁化县苏政府和宁化游击队在田螺髻的革命活动,终因敌我双方力量悬殊而失败了,但革命先烈可歌可泣的英勇事迹,将流芳千古,与山河同在,与日月同辉,永远激励着后人。田螺髻也成为宁化苏区的最后一块红色堡垒载入史册。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