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福建民族爱国故事之二十一|火烧黄茅心不死,杀头也要干革命——记宁德虎贝天峰亭革命英雄故事
来源:福建民族宗教公众号 时间:2021-08-02 09:23

   编者按:福建民族界人士始终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突出贡献,留下了许多弥足珍贵的革命故事。省民族宗教厅以“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为主题,在全省范围征集福建民族爱国故事。今天向大家推送第二十一篇《火烧黄茅心不死,杀头也要干革命——记宁德虎贝天峰亭革命英雄故事》

火烧黄茅心不死,杀头也要干革命——记宁德虎贝天峰亭革命英雄故事 

  闽东是福建省革命老根据地之一,闽东畲族有着悠久的革命斗争历史。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中,闽东畲族人民走过了极其艰难、曲折而壮烈的历程,为了闽东地方中国共产党和闽东红军的生存与发展,闽东畲族人民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在三年游击战争中,被杀害的畲族党员、干部、战士、群众达5600余人,约占全区畲族人口总数的8%;畲族村移民并被拆毁的村庄540个,约占全区畲族村总数的40%;被烧毁房屋10500余间,被抢劫掠夺的村庄980余个,约占全区畲族村总数的70%。老一辈革命家、闽东苏区与红军独立师创始人叶飞在其回忆录中深情地写道:“在闽东三年游击战争最艰苦的年代,畲族人民的作用是很大的。他们具有两大特点:第一,最保守秘密,对党很忠实;第二,最团结。在最困难的1935年至1937年对革命斗争支援最大。我们在山上依靠畲族人民的掩护才能坚持。” 

  宁德虎贝乡的天峰亭畲村,就是叶飞等闽东特委和红军领导精心选择与培育建设起来的一个坚强的红色堡垒。这里的乡亲们亲密无间、相依为命,他们拧成一股绳,一心拥护共产党和红军。正像当时流传于畲村的一首山歌唱的那样:敢做木头不怕钉,敢做笊篱不怕淋。火烧黄茅心不死,杀头也要干革命。当时,闽东红军独立师后方医院和被服厂就设在这里。天峰亭的许多畲族兄弟成了被服厂的骨干,他们想方设法从邻近集市上购买布料,机智巧妙地通过一道道关卡,把布料运回天峰亭。有的关卡查问很严,畲族同胞发挥他们善于走小路、险路的特长,神不知鬼不觉地穿越树林、草丛、溪谷,走只有猎人才知道的秘密小路,一次又一次胜利完成运送布料任务。 

  在敌人的眼皮下,要办红军被服厂和后方医院而不被发现,天峰亭的畲族群众做出了卓越的贡献。相对而言,被服厂的布料,产品还比较容易隐藏与转移,而医院的伤员行动不便,遇到敌人搜山时十分危险。为了保证红军伤员的安全,红军部队除了设天峰亭后方医院外,又在几十里外的梅坑白岩头设立秘密的伤员安置点,遇到敌人大规模“围剿”,天峰亭后方医院有危险时,就组织担架队及时将伤员转移到白岩头,如果白岩头那边情况危急,则往天峰亭转移。当时,天峰亭五个村落都组织了担架小组,常备多副担架,一接到通知,他们立马放下手中农活,抬起担架就走。常常是半夜里有任务,或者下大雨刮台风,他们也是二话不说,披上棕衣戴上斗笠立即上路,他们怀着一颗红心,以畲族人特有的健壮脚力,抬起伤员翻山越岭,累得浑身热汗淋淋,也不停下脚步,更不会叫一声苦,直到把伤员送到安全地点。一位曾经在天峰亭后方医院治疗的红军伤员,就是在敌人“围剿”的危急情况下,由天峰亭的担架队连夜转移,才得以安全脱险,最后痊愈归队,后来参加新四军北上成为抗日英雄,他在回忆起这段往事时,对天峰亭的担架队员和畲族乡亲充满感激之情,他说:“在伸手不见五指的暗夜里,要抬着伤员走在崎岖险峻的山路上,还要躲避敌人,一般人就是有这心意也没有这力量,是畲族兄弟长年翻山越岭练就的铁肩膀和铁脚板,加上满怀对红军的阶级深情,才能完成转移伤员这样艰巨的任务啊。”当年,许多红军伤员就是在天峰亭这所秘密医院得到悉心治疗与照顾,才得以康复重新走上战场的。 

  由于敌人的严密封锁,后方医院药品十分匮乏,畲族兄弟们依靠世代流传的独特畲医畲药,以山中草木为药,以针灸、推拿为医术,解决了红军后方秘密医院的困难。那些日子里,天峰亭畲族群众不管是上山砍柴,还是下地干活,都多了一份心眼,遇到红军医院可用的草药,一株不漏地拔了回来,洗净晒干后,再送到红军医院。后方医院里那些断了手脚伤了骨头的伤员,因为条件所限无法按正式的办法打石膏固定伤处,村里的畲医用青草药加杉木树皮固定的传统土办法,解决了缺乏石膏的难题,同时可以保证伤员很快恢复,这一办法后来一直在红军医院中沿用下来,在救护伤员时发挥了很大作用。天峰亭畲族群众还以移民并村后口粮不足为由,悄悄潜回天峰亭原来的土地,开垦荒地,在荒无人烟的地方,种上番薯、土豆、萝卜、南瓜等粮食、蔬菜,约定时间通知红军游击队来取走粮食、蔬菜,以这种特殊的方式,支持红军游击队,一直坚持到全国解放。 

  (故事整理:陈今)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