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福建民族界人士始终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突出贡献,留下了许多弥足珍贵的革命故事。省民族宗教厅以“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为主题,在全省范围征集福建民族爱国故事。今天向大家推送第三十三篇《热血铸忠魂——记畲族革命英烈雷良俊 》。
热血铸忠魂——记畲族革命英烈雷良俊
雷良俊(1864-1936),畲族,福建省周墩(今周宁)县狮城镇(城关)前坪村苎园坪人。
苎园坪是闽东革命的老根据地,1932年,福安党小组指派陈佛兰同志到苎园坪召开贫农骨干会议,成立党支部,发展地下党组织。1935年8月,中共宁寿县委在苎园坪成立,倪英峰(即倪愚四)任书记,随后成立了宁寿县苏维埃政府,钟日柱任主席。雷良俊积极向党组织靠拢,1934年夏,他参加革命斗争,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苎园坪村苏维埃政府主席、中共苎园坪支部书记,参加了周墩游击根据地的土地革命斗争和闽东北苏区的反“围剿”游击战争。通过革命风雨洗礼,雷良俊逐渐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在他带领下,苎园坪村及周边村庄的革命群众共同组成了一支革命队伍,积极组织群众开展“五抗”斗争、修筑军事工事,在苎园坪东北部暗垄的一个山洞里设立修械所,修理、制造枪支弹药。在下清水壑办起后方医院,医治红军伤病员,在当时武装游击斗争中起到了很大作用。苎园坪成为福寿周革命交通站、活动中心。1934年3月,该地成为宁寿县苏维埃政府驻地,1935年成为中共周墩东北区委驻地。
正当苎园坪村和整个周宁的革命形势一片良好的时候, 1935年春,国民党调集重兵进攻闽东革命根据地,勾结地方反动民团,实行残酷的“移民并村”保甲制度,同时,采取焚劫畲族村寨、强迫畲族同胞下山等残酷手段,妄图切断红军游击队与人民群众的联系,将红军游击队困死在崇山峻岭之中。1936年秋起,国民党第八十师师长张琼部队,先后三次火攻“围剿”竹洲山苎园坪一带。烈火焚烧了三天三夜,整个竹洲山原始森林被化为灰烬,上竹洲、下竹洲、三湾、十二泡、葛藤湾、苎园坪等6个畲族村庄38户的民房被烧成一片瓦砾。苎园坪人民住山洞,吃野菜,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开展反‘清剿’斗争。
竹洲山畲族革命纪念碑。
当时担任苎园坪村苏维埃主席的雷良俊为了保存革命的火种,配合闽东地区地下革命领导钟日柱等同志,冒着生命危险,几经周折将修械厂和伤病员转移到宁屏古一带。这是一项工程量大且十分危险的工作,雷良俊和钟日柱还有几名党员,趁着敌人烧山,烟熏火燎、烟雾缭绕之时,带领两百多个畲族兄弟冒着生命危险,开始了兵工厂枪械修理所和后方医院伤员转移。在烟雾之中,要负重前行,还要明确方向,不能走错,雷良俊身先士卒,指定明确的转移方案,前后路径配合,圆满完成了转移任务。
1936年2月,阮英平带领60多名闽东独立师战士,隐蔽在周宁竹洲山苎园坪一带的高山密林中,缺衣少食。得到消息的雷良俊急坏了,他走村串户,发动群众,让大家藏好粮食,准备好衣物,时刻准备好去支援山上的同志。一天晚上,天降大雨,雷良俊带领苎园坪的几位地下革命干部冒雨出发,凭着对家乡地形的熟悉,一路上山运送物资,雨天路滑,暴雨如注,时有山体滑坡,危险重重,但雷良俊等人靠着坚定的革命信念,克服重重困难,坚持把食物和冬衣送上山,帮助红军战度过难关。雷良俊和他的战友不顾自己的生死,就这样经常深夜穿过敌人的封锁线,给红军送粮、送衣服、送情报。
1937年1月,雷良俊在购买物资时被敌人抓捕。敌人对他施以酷刑,但是他面对严刑拷打丝毫不动摇,敌人要他说出地下党员的名单,雷良俊怒视敌人,守口如瓶,宁死不屈,最终被敌人残忍杀害。
叶飞将军曾经深情地回忆起雷良俊带领之下的苎园坪村的畲族同胞们:“在最困难的1935年至1937年对革命斗争支援最大。我们在山上依靠畲族掩护才能坚持。白云山支脉的竹洲山和屏峰山,闽东独立师的后方医院和修枪厂就设在这里。1936年10月至1937年2月,国民党军伙同当地民团曾三次焚劫了这里六个畲村。敌人抓住雷银弟等八位老人和妇女,逼问红军医院和修枪厂的所在,结果只得到‘不知道’三个字。敌人烧了他们的四幢房屋,用马刀砍头威胁,捞到的仍是‘不知道’三个字。敌人以更大兵力合围竹洲山,枪杀了村苏维埃主席雷良俊同志,烧毁全部茅屋,把避在山林的畲胞赶下山,实行并村,编保甲,订连坐。可是共产党员雷成波等同志仍然活跃在怪石嶙峋、灌木丛生的群山之中,掩护着红军后方医院和修枪厂。在这困难的日子里,闽东的群众冒着生命危险保护我们,特别是少数民族,对我们没有一丝隔膜,把我们当自己人,成了我们的依靠。”
周宁苧园坪畲族村“红军修械所、后方医院旧址”纪念碑。
(来源:宁德市民族宗教局)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