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福建民族爱国故事之三十六|“洋面会议”
来源:福建民族宗教公众号 时间:2021-08-11 16:19

   编者按:福建民族界人士始终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突出贡献,留下了许多弥足珍贵的革命故事。省民族宗教厅以“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为主题,在全省范围征集福建民族爱国故事。今天向大家推送第三十六篇《洋面会议 》

“洋面会议” 

  福安市城阳镇洋面民族村是闽东革命的重点根据地。在革命战争年代,这里曾出现过17位烈士、82名“五老”。闽东革命史十大事件之一的“洋面会议”就是在此地召开。 

  1934年10月,中央根据地第五次反围剿战争失利后,中共中央机关和中央红军主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踏上向西突围的征程,国民党随即抽调重兵对南方各革命根据地实行全面军事清剿压向闽东苏区的国民党正规军,除原有兵力外,增加了第80师、第79师、第52师等共计8个师,加上地方保安队和民团,约有10万人之众 

  1934年12月底,国民党军新10师攻陷中共闽东特委所在地福安官洋,1935年1月,敌军兵分四路,采取 分进合围”“穿心斩线等战术,向闽东苏区发动了极其残酷的清剿。由于敌我力量对比极为悬殊,尤其是处在与上级党组织失去联系,对异常复杂、急剧变化的革命战争形势缺乏了解,对国民党军队的“清剿部署无从知晓的情况下,致使闽东苏区的反清剿处处陷于被动,闽东苏区被敌12绥靖区所属各部进行分割包围,闽东红军独立师被国民党新10师主力全力追击,闽东特委、苏维埃政府以及安福、福寿、福霞、安德等县委、县苏的所在地均被敌占领,苏区大部分沦陷。 

  在敌人重兵压境、闽东革命处于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1935年1月中旬,中共闽东临时特委在福安东区洋面村的山凹里召开紧急会议,就怎样对付敌人大举进攻、怎样保护苏区、怎样坚持斗争等问题,进行分析与研究。这是闽东坚持三年游击战争的一次重要会议。 

  闽东临时特委紧急会议由叶飞主持,临时特委代理书记詹如柏、闽东苏维埃政府主席马立峰、副主席叶秀蕃、独立师师长冯品泰、副师长赖金标等出席了会议。 

  会上,主要的意见有两种。一种意见是以詹如柏为代表的闽东本地的领导干部,主张与敌人拼到底,无论如何要保卫苏区,否则就对不起惨遭涂炭的苏区人民,对不起牺牲的战友,提出“与苏区共存亡,同敌人决一死战的口号;另外一种,主要是独立师负责人冯品泰、赖金标等人的意见,则反对与敌人死缠硬拼,建议跳出包围圈,保存实力。两种意见激烈交锋,相持不下。 

  特委会议开了一天一夜,还未取得一致意见。敌情已不允许领导者们再研究下去。在这关键时刻,叶飞经过深思熟虑提出自己的观点。他既肯定了保卫苏区的正确一面,也指出“与苏区共存亡”的错误主张,他提出了三点建议:第一,把苏区变成游击区,从此转入游击战争;第二,独立师寻机给敌人一个打击后,随即转移到苏区外围县活动,开辟新区,把敌人引出苏区,以支持配合苏区斗争;第三,打,不要硬拼,给敌人打击后,迅速撤离。叶飞的意见得到大家的同意后,大家分头行动去落实。 

  “洋面会议”是一次关系着闽东革命生死攸关的重要的决策性会议,会议克服了“单纯防御,拒敌于苏区之外,与苏区共存亡”的消极思想,确立了实行战略转移、打一仗再走的决策,闽东红军在保持苏区原来的斗争形势已完全不可能的情况下,变苏区为游击区,结束了盲目应战、被动挨打的局面,实现了游击战争战略方针的转变,保存了革命有生力量。至此,闽东苏区变为游击区,闽东人民在共产党领导下转入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洋面会议”被誉为闽东党史上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来源:宁德市民族宗教局)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