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福建民族爱国故事之四十二|太阳山上的革命情怀
来源:福建民族宗教公众号 时间:2021-08-20 10:49

   编者按:福建民族界人士始终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突出贡献,留下了许多弥足珍贵的革命故事。省民族宗教厅以“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为主题,在全省范围征集福建民族爱国故事。今天向大家推送第四十二篇《太阳山上的革命情怀

太阳山上的革命情怀 

  ——“野人”钟善众的故事 

  钟善众,1901年出生于福安县穆阳凤洋村(今福安市康厝畲族乡凤洋畲族村)。1929年参加革命,1931年由郭怀庆、詹如柏介绍入党,闽东畲族第一代共产党员之一。 

  1932年,钟善众担任中共福安下西区区委委员。当年5月15日,福州中心市委召开扩大会议,部署在福安、连江组织游击队,开展游击战,开创新的苏维埃区域。由于钟善众对福安农村形势十分熟悉,会上,他提出一系列可行性措施,把闽东工农游击武装和“五抗”斗争引向了正确的方向。他还促成了“闽东北工农游击第一支队”的顺利建立。 

  钟善众在福安从事地下革命活动,他的足迹遍布穆阳、溪潭以及赛岐部分地区的穷乡僻壤。许多人问他:“你这样没命地工作,图个啥啊?”他总是用那句简短的话自豪地回答:“因为我是共产党员!” 

  1935年秋天,国民党军队大举进犯苏区,土豪劣绅纷纷招募民团“围剿”苏区。为粉碎敌人的阴谋,打赢“反围剿”战,钟善众发动群众坚壁清野,亲自带领群众把周边群众和物资全部转移,叫敌人既打不进来,又抢不到一点东西,不战自退。 

  为了充分掌握局势的动向,及时发现敌人,他还在各村建立情报联络站和儿童团,加强对敌人的监控和侦察,经常亲自布置少年儿童站岗放哨。面对国民党当局制造的“白色恐怖”,他始终坚守革命阵地。为扩大新战线,他到新开辟的宁寿县龙溪、水龙坑和象地、晓洋等50多个村庄,开展宣传和组织工作,发动群众组建革命武装,灵活机动地粉碎敌人的“围剿”阴谋。有一次,他潜入龙溪村,召集十多个革命同志研究下一步斗争计划。忽然,村中传来刺耳的犬吠声,一向警觉的他早已判断出是敌人进犯了。他立即分散众人,自己最后一个从矮屋里钻出,而此时领头的敌人距他仅几步之遥,他忙缩身转回屋里,从茅房边悄悄蹚进小溪,不顾溪水冰冷,就势侧躺在溪流上,顺着流水的方向往下游半漂半爬地前进,躲避敌人的追捕。尽管无数次经历着这般生与死的考验,他始终没有退缩,因为他知道自己的生命已经与党的事业紧密联系在了一起。 

  1935年10月,竹洲山老根据地惨遭反动军队武装洗劫,闽东红军转移到宁德一带活动,国民党当局到处追捕共产党员,而他作为闽东出了名的“共匪分子”,自然成了重点搜捕对象。不久,他的家被敌人付之一炬,亲人死的死,逃的逃,再也找不到一个赖以藏身的居所了。他想过跟随红军转战宁德,但组织需要他深入敌人控制区域搜集情报,继续开展革命宣传工作。在那白色恐怖的岁月里,他不得不躲进距离自己家不远的太阳山岩洞里,白天睡稻草、食甘薯,野人般在山间艰难地生活。夜里,他经常到周边探听消息,为组织传送秘密情报。起初,他在岩洞里生活得很不习惯,白天,硕大的山野如同一个巨大的牢房,牢牢困住了他思乡的心;夜晚,空寂的山野令他窒息,望着那邈远的天空,思乡的心情更深重。雨天,他只能独自一人面对着窄窄的岩壁,呆呆地盯着一个蜘蛛网消磨着宝贵的时光……他一直坚守着一个共产党员的坚定信念,以洞窟为阵地,为闽东革命事业竭力发挥着自己的作用。 

  钟善众在岩洞里、松林下、古涧旁足足生活了十三年。在每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里,在每一夜星光璀璨的夜空下,他总会对着太阳山上的每一座山崖、每一株草木,默默地祝福着革命胜利的日子早日来临,直到新中国成立。 

 

 

  

(来源:李益长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