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福建民族爱国故事之四十九|畲家铁汉钟日柱
来源:福建民族宗教公众号 时间:2021-09-07 17:29

  编者按:福建民族界人士始终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突出贡献,留下了许多弥足珍贵的革命故事。省民族宗教厅以“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为主题,在全省范围征集福建民族爱国故事。今天向大家推送第四十九篇《畲家铁汉钟日柱 

畲家铁汉钟日柱 

  在三年游击战争最艰苦、最紧要的关头,闽东畲族人民以其独特的英姿参与了这场血雨腥风的斗争。他们以巨大的代价为了闽东地方党组织和工农红军的生存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其中,有一位畲族共产党员一直被人铭记,他就是安周县苏维埃政府主席钟日柱。 

   

  1892年6月(清光绪十八年),钟日柱出生在福安县穆阳乡(今福安市穆云畲族乡)下竹洲村一个贫苦畲族农民家庭。1933年,在闽东革命者马立峰、詹如柏等人的宣传引领下,钟日柱深受革命思想洗礼,参加秘密农会,投身“五抗”运动(抗租、抗债、抗捐、抗税、抗粮)和分田活动,担任周宁苎园坪中心交通站交通员,主要负责苎园坪、首洋、下竹洲山、白鼻岩、龙溪、穆阳等地的信息联络。1934年经倪愚四介绍,钟日柱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此后,他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革命斗争。1935年8月,钟日柱担任宁寿(周宁、寿宁)县苏维埃政府主席。1936年4月,宁寿县改称安周(福安、周宁)县,钟日柱继任县苏维埃政府主席。 

  由于当时国民党当局对闽东游击区实行“移民并村”制度,竹洲山一带的畲族群众被赶在一起编保甲、订连坐。敌人连续三次对竹洲山进行“清剿”,竹洲山区域内有6个畲族村庄化为一片瓦砾,数千亩原始森林成为一片焦炭。面对敌人的残暴,畲族群众坚决不屈服,他们在钟日柱等人的领导下,积极配合游击队转移兵工厂、后方医院和伤员,确保兵工厂和后方医院的安全。 

  1937年2月12日(农历正月初二),敌人趁着畲族人民过春节之际突然包围了竹洲山,钟日柱在指挥群众撤退时,遭叛徒出卖,不幸被捕。敌人将钟日柱关进咸福村祠堂里(地主民团团部),每天对他软硬兼施,试图从钟日柱的口中获得红军的去向和修械厂、后方医院的位置,敌人用铁锥子刺他,将他推入冰冷的龙井涧水中闷溺,用烧红的铁钳烙他,甚至用枪刺挑出他的一只眼珠,但铁骨铮铮的钟日柱始终坚定地回答“问墙”(畲语意为“不知道”)。3月29日(农历二月十七日),无计可施的反动派恼羞成怒,残忍地砍下钟日柱的头颅,用铁线串通他的双耳,将他的头颅悬挂在咸竹弯村口示众两个月。畲家铁汉钟日柱的生命悲壮地定格在了45岁。   

  据不完全统计,在闽东三年游击战争时期,仅福安竹洲山一带9个村落86户366名畲族同胞中,被杀害的就达到202名。那时,竹洲山上的畲族群众哪怕过着钻深山、住草楼,甚至是无家可归的生活,也没有一个人投敌叛变。正如当年闽东革命领导人、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叶飞所评价的那样:“在闽东三年游击战争最艰苦年代,畲族人民作用很大:第一,最保守秘密,对党很忠诚;第二,最团结。” 

(叶飞将军题词手迹)

   

   (来源:《闽东畲族革命斗争纪实》)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