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福建民族爱国故事之六十一|九死一生终不悔
来源:福建民族宗教公众号 时间:2021-10-08 18:26

    编者按:福建民族界人士始终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突出贡献,留下了许多弥足珍贵的革命故事。省民族宗教厅以“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为主题,在全省范围征集福建民族爱国故事。今天向大家推送第六十一篇《九死一生终不悔》。

九死一生终不悔

——记“革命老妈妈”雷凑使

  雷凑使,出生在古田县凤都乡冈头仔村的畲族农民家庭,刚满周岁就被家人送给半山村萧家当童养媳。贫苦的生活夺走了丈夫的生命,丢下年老耳聋的婆婆和两个年幼的孩子,在那个到处苛捐杂税、兵匪当道的旧社会,一家四口相依为命,过着朝不保夕的日子。雷凑使早就听说,红军游击队是专门打国民党反动派,解救劳苦大众的。她一直希望游击队能早日来到半山村,解救受苦受难的穷人。

  1945年,左丰美率领游击队从闽中转移到闽东北地区,在南(平)古(田)(建)瓯山区开展游击斗争。游击队频繁地经过半山村,雷凑使家成了游击队员们安全的落脚点。她忙前忙后,为游击队员们烧茶递水,筹粮做吃,缝缝补补,洗洗涮涮,大家都亲切地称呼雷凑使“老妈妈”。不久,中共闽北地委决定在半山村设立交通站,委任雷凑使负责。

  游击队驻扎在离半山村六里地的大坑头,那里四周怪石巉岩,古树参天,易守难攻,又极为隐蔽,但当时最缺乏的就是粮食。雷凑使走村串户,说穷人受压迫要翻身的道理,诉国民党反动派压迫的苦,讲红军是穷人的救星,宣传发动群众,想方设法发动群众组成供应组,轮流到十里外的石坑、凤都等地购买粮食和日用品并打探敌情。山高路陡,他们肩膀磨起了泡,脚磨出了血,饿了摘几个野果,渴了捧几口山泉水,一次次成功地将物资和情报送往游击队驻地。此外,雷凑使让儿子江西和几个叔侄们接近游击队,认识游击队员,接受革命道理;组织妇女们细心照料护理游击队伤病员;发动村里儿童为游击队站岗放哨……

  一晃两年过去了,1947年的一天,郑荣堂同志带着三支枪来到雷凑使家,郑重地对她说:“阿姆,你要把它们保管好,这是党的武器。”雷凑使接过枪支,忙与儿子江西商量保存的办法。起初,他们将枪支存放在“寿具”(棺木)内,不久国民党保安队到村中抓壮丁,翻箱倒柜,雷凑使怕枪支被搜出,母子俩连夜用破布将枪包好,装在麻袋里,转移到屋下的一个山洞里。因为害怕枪支潮湿生锈,便每隔一段时间,把枪挖出来擦拭一番。

  藏枪的事终于被敌人知道了。凤都乡乡长带领县保安队长和乡丁80多人,将半山村重重围住,匪兵们荷枪实弹,气势汹汹地闯进村里搜查,叫嚣着要捉拿“土匪婆”雷凑使和她的儿子萧江西。但他们人生地疏,无从下手。匪兵用枪指着一青年逼他带路提人,未曾想所指之人正是萧江西。他灵机一动,故意装作害怕,点头哈腰地对匪兵说:“我......我看见他上山砍柴去了。”于是萧江西将敌人带到山上的断崖边,乘机跳崖逃出了敌军的魔爪。

  敌人见江西逃走了,恼羞成怒,将全村十来个妇女驱赶到门前的谷坪上,匪排长挥舞着驳壳枪气急败坏地逼迫群众交出雷凑使,他们扬言“不交出雷凑使就烧房”。为了不连累乡亲们,雷凑使挺身而出、自我暴露。敌人将雷凑使五花大绑带到石坑村,关进阴森森的房子。灌辣椒水,将烧红的烙铁印在身上……面对敌人的严刑逼供和非人折磨,雷凑使咬紧牙关,坚决不说出党的秘密。在党组织多方努力下,雷凑使被保释回家。

  1948年3月,经杨兰珍同志介绍,雷凑使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6月,南古瓯地区开展除恶分粮斗争,100多个村庄连成一片小解放区,革命形势蓬勃发展。与此同时,敌人也更加疯狂地扫荡南古瓯根据地,妄图剿灭游击队。交通站已无法再在半山村立足了,党组织决定将交通站迁往更隐蔽的十二锭山上。雷凑使在山上搭起了简陋的草棚,栖身棚内,为游击队缝补衣服,传递文件,输送人员,为闽东革命斗争取得最后胜利作出了积极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革命老妈妈”雷凑使当选古田县妇女代表、古田县第五届人大代表、县政协常委。1965年11月病逝。 

(整理:林翠萍)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