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福建民族爱国故事之六十三|西胜村的红色印记
来源:福建民族宗教公众号 时间:2021-10-18 15:55

  编者按:福建民族界人士始终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突出贡献,留下了许多弥足珍贵的革命故事。省民族宗教厅以“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为主题,在全省范围征集福建民族爱国故事。今天向大家推送第六十三篇《西胜村的红色印记》。 

西胜村的红色印记

  霞浦县盐田畲族乡西胜民族村东邻崇儒畲族乡,西北连接福安松罗、溪柄两乡镇,南接盐田畲族乡杯溪村,地处两县四乡的结合部,是闽东红军独立师的前身——闽东游击支队、闽东红军独立团的诞生地,是继福安柏柱洋之后的闽东革命红都。叶飞、曾志、许旺、马立峰、詹如柏、范式人、施霖等革命先辈先后在这里领导过重要革命活动。

闽东游击队政委

枪械所和红军医院

  1930年,党组织派马立峰、施霖等到西胜村一带进行革命活动,建立秘密农会、党组织、红带队、游击队。1933年11月,闽东党组织在龙潭建立枪械所,为不断扩大的红军和地方武装提供了作战必需品。后来又建立红军医院,以龙潭为中心,包括三斗、五斗在内,医生以中医师、青草师居多,医疗方法既有中西结合,又有土洋结合。伤病员多时,就近分散安置在革命群众家里,由医生巡回治疗。有时也将部分轻伤病员安置在革命群众家中休养。叶飞、曾志和北上抗日先遣队伤病员都曾在这一带养伤养病。红军医院的建立,使得伤病员得到安置,部队力量得到保存。

闽东红军诞生地

  1933年11月,中共福安中心县委将闽北工农第1、第5支队合编,在盐田西胜吸收一批红带队骨干,在西胜寺成立闽东游击支队,下辖3个连,计200多人。闽东游击支队活跃于福安、霞浦一带,队伍不断壮大,并于1934年1月在西胜寺成立闽东红军独立团,下辖3个营9个连,另设1个特务连,全团910人,海上游击独立营是其下辖的一个营。闽东红军独立团是闽东第一支以红军命名的成建制队伍,它的成立,进一步推动了西胜一带革命形势的发展,形成了境域面积26.5平方千米的西胜革命根据地,成为霞浦苏区重要的组成部分,也为闽东红军独立师成立奠定了组织基础。同年9月,以闽东红军独立团为基础,加上寿宁游击队,编为1团和2团,连罗13团编为3团,组建了中国工农红军闽东独立师。

红军岗

  1934年8月,闽东党组织接收了一批北上先遣队的伤病员,其中200余人通过福安赛江船民工会船运至溪尾,安置在溪里等地后,又通过闽东红军独立团海上游击队独立营船运,在西胜一带群众帮助下到龙潭、三斗、五斗的红军医院治疗。同年底,北上抗日先遣队住院伤病员除一部分康复出院,成为中国工农红军闽东独立师和霞浦苏区革命武装力量的骨干外,一部分仍住院的伤病员在国民党军一次突袭中,因来不及转移被捕,在龙潭村东侧的山岗上遭到杀害。后来当地群众为纪念这些死难英烈把这个山岗称为“红军岗”。

福霞县苏维埃政府驻地--西胜桦坪

  1934年4月,福霞县苏维埃政府在福安松罗岭头成立筹备处,同年7月在松罗茶阳与霞浦盐田交界的田坪村正式成立,不久迁往西胜桦坪村,隶属闽东苏维埃政府,主席苏嫩弟,后为郑治理,在霞浦区域下辖4个区苏维埃政府。在福霞县委、县苏维埃政府领导下,所辖区、乡、村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运动。

  1934年10月开始,敌人向闽东苏区大举进攻。由于敌强我弱,闽东苏区首府柏柱洋失守,中共闽东临时特委、闽东苏维埃政府被迫撤离,几经辗转后迁到湖坪,借用当地群众肖长现的两座房屋办公。从1934年秋末至1935年初春,闽东革命领导人叶飞、马立峰、詹如柏等在这里领导苏区军民进行了第一次艰苦卓绝的反“围剿”斗争,并取得胜利。

  在三年游击战争中,闽东党政和革命武装以西胜山为依托,依靠当地广大畲汉群众,坚持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他们成为红军游击队支持斗争最可靠的后方。仅1934年10月至1937年6月,西胜村下辖的9个自然村的42座房屋就遭到9次焚烧,仅剩余1座12间破房。其中,小坑、曲坑两个自然村被烧成废墟,全村牺牲164人,其中有19户绝户。西胜村畲汉群众为革命事业抛头颅、洒热血、不怕牺牲的精神值得我们永远记忆。

叶飞手书题词

  (来源:宁德市民族宗教局、霞浦县民族宗教局)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链接